双排桩复合土钉支护结构数值模拟及工作机理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ttt20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排桩复合土钉支护结构具有抗侧刚度大、缩短工期、便于施工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对变形有严格要求且基坑支护空间要求严格的深基坑工程。双排桩复合土钉支护结构是基于双排桩支护结构,在其桩间沿竖向设置土钉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复合支护体系。目前,有关双排桩复合土钉支护结构受力变形方面的研究还很不系统深入。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对双排桩复合土钉支护结构施工过程中的受力变形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双排桩复合土钉支护体系几何特点,考虑其桩间土的重力效应,研究其协同工作机理,建立其受力变形的简化计算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  (1)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双排桩复合土钉支护的数值模型,模拟基坑开挖和支护施工过程中的受力变形性状,并与双排桩支护结构受力变形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较大排距的双排桩复合土钉支护结构,土钉不仅对前排桩产生拉锚作用,同时能够改善桩间土的强度,其整体刚度较大,桩间土发挥了其重力效应,使支护体系的整体侧移以及前、后排桩的最大弯矩值均有所减小。  (2)基于数值模拟的方法,改变前、后排桩的排距、嵌入深度、桩径以及土钉长度等设计参数,分析各参数对该复合支护结构受力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大前、后排桩的排距、桩径以及土钉长度均能明显降低基坑的侧移变形,且各设计参数间存在基于不同优化设计目标的合理组合。  (3)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来模拟分析基坑整体稳定性,并据上述参数变化,分析对基坑稳定性安全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坑失稳至破坏时,滑裂面为经过桩身演变为绕桩底的楔形滑裂面。增大前、后排桩的排距、嵌入深度以及土钉长度均能明显提高基坑的整体稳定性。  (4)基于数值模拟结果,采用理论研究方法,对前、后排桩的桩前与桩后土压力进行了简化分析,同时考虑各工况,利用解析方法推导了该复合支护体系受力变形的理论计算公式,通过与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本文理论计算公式的合理性。
其他文献
期刊
在符望阁、玉粹轩、竹香馆维修保护工程开工前,为了对建筑原始环境状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于2012年11月对三座建筑进行了霉菌调查工作.在三座建筑内共选取13个取样点,采用平板
本文通过对汉阳陵博物院地下展厅及陈列厅的空气微生物数量监测统计及种群的鉴定调查,通过长达一年的数次实地采样分析实验,验证了当初展厅在设计时将参观区与文物区隔离能有
随着国家文物局高度重视馆藏文物的科学保护,文物保护逐渐由"抢救性"转向"预防性".为贯彻文物预防性保护的理念,本文从制作文物包装无酸纸包装(囊匣)的材料筛选、工艺设计、
周口店遗址第2地点发掘于上世纪30年代,为高约15m、宽约2m的立壁状红土堆积.由于其常年暴露在室外,出现了较多的病害状况,亟须进行一系列以化学加固为主的保护措施.根据第2地
以森林生态学为基础,从景观生态原理出发,结合GIS相关软件,采用多项指标,分层分析的方法对贵州省普白林场的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状态以及生态安全的隐患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  (1
宏观大裂隙容易造成土遗址的掉块、脱落、坍塌,是危害土遗址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唐皇城含光门门道土遗址存在的宏观大裂隙,利用极限平衡原理,采用有限元ansys分析软件,建
天然抗菌肽是广泛分布在细菌、病毒以及动植物等各种生物体内的一大类具有抑制和/ 或杀灭病原微生物活性的多肽或小分子蛋白质的总称。昆虫中的不含半胱氨酸的线性cecropin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是我国重要的采矿遗址,由于自然风化和采矿振动造成严重病害,因此需要采用化学材料对遗址进行加固保护.本文针对巷道围岩的表层粉化展开了化学加固的试验研
  采用石英晶体微天平(QCM)反应性监测方法研究了青铜材料在含臭氧的空气环境中的初期腐蚀行为和机理,通过监测不同浓度、不同温度下表面镀青铜石英晶振片的频率变化,得到了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