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店遗址第2地点红土立壁加固材料的筛选

来源 :全国第十三届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zh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口店遗址第2地点发掘于上世纪30年代,为高约15m、宽约2m的立壁状红土堆积.由于其常年暴露在室外,出现了较多的病害状况,亟须进行一系列以化学加固为主的保护措施.根据第2地点的实际情况以及国内外土遗址保护的经验,选用了一些常用的防风化保护材料,在实验室中从渗透能力、外观改变、抗压能力、耐水能力、耐冻融能力、耐喷淋能力等方面考察了这些材料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水性氟硅树脂乳液F601和丙烯酸树脂非水分散体加固剂31J在第2地点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
其他文献
本文总体介绍了科普云提出的背景及安徽省率先启动的科普云预研究专项.主要论述了科普云的理念及愿景、科普云平台建设的标准规范、科普云公共基础支撑平台的技术基础、科普
网络时代掀起了一场数字革命,移动设备使用量的日益增加,大数据产生的信息风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博物馆也应该顺应网络时代的发展,变革自己的科学传播方式.各
文化典籍承载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信息.为保护珍贵文化典籍,各地纷纷新建馆房,广泛使用空气调节装置,装修也越来越讲究.但是,因为经费、电力等多种原因,新建库房内环境相对
抗滑桩被广泛使用在滑坡的治理中,大量工程实践证实其主要依靠土拱效应来阻挡桩间土体的滑出,进而起到抗滑的效果。土拱效应是土体产生不均匀变形,使得土体中主应力向桩体发生偏
本文简单介绍了纳米TiO2的性质、制备及其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通过其具有稳定、廉价、无毒和自清洁功能等特性,提出了纳米TiO2在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展望
博物馆内的空气微生物对于参观人员、工作人员及展陈文物均具有潜在的影响.本研究使用空气浮游菌采样器对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壮丽三峡"展厅进行了空气样本连续、多点的采集,
期刊
在符望阁、玉粹轩、竹香馆维修保护工程开工前,为了对建筑原始环境状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于2012年11月对三座建筑进行了霉菌调查工作.在三座建筑内共选取13个取样点,采用平板
本文通过对汉阳陵博物院地下展厅及陈列厅的空气微生物数量监测统计及种群的鉴定调查,通过长达一年的数次实地采样分析实验,验证了当初展厅在设计时将参观区与文物区隔离能有
随着国家文物局高度重视馆藏文物的科学保护,文物保护逐渐由"抢救性"转向"预防性".为贯彻文物预防性保护的理念,本文从制作文物包装无酸纸包装(囊匣)的材料筛选、工艺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