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学派心理思想发展观与当代心理发展观之比较

来源 :中国心理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bee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代儒家大师都非常重视对人性和人的心理发展规律的探讨,中国传统儒家心理学思想散见于《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荀子》及历代大儒著作中,其中《论语》中蕴藏着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极其完整的人性论心理思想发展的观点。这些观点有:心理发展之人性发展的观点,生物与精神文化和谐并存的发展观,心理毕生发展观,这些观点互为支持,相互论证着,能相传至今,必有它存在的道理,而且对现代社会仍然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和启示意义。为了建构中国化的本土心理学以及适应当代和谐社会需要,我们必须对这些文化宝藏进行挖掘和整理。
其他文献
所谓视觉搜索的非对称性是指:以反应时为指标,在刺激A中搜索刺激B与在刺激B中搜索刺激A,搜索效率不一样,且有显著差异。在以往的非对称性研究中,研究者都是在单任务条件下发现非对称性现象,从而认为它是人类视觉加工的普遍现象。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类在进行视觉搜索时往往并不是在单一的任务下进行的,而是在不同的任务之间进行转换来完成的。那么在任务转换条件下,这种视觉搜索的非对称性现象还存在吗?它是增强还是减弱
为考察速示条件下考试焦虑是否影响个体知觉信息的准确性和速度,本研究采用快速序列视觉呈现任务和2(组别;高/低考试焦虑个体)×4(靶词情绪性:双靶均为中性或考试威胁词,仅T2或T1为考试威胁词)×6(lag延迟:2,3,4,5,6,7)实验设计。结果发现,在注意瞬脱期内,①较之双靶考试威胁度不一致条件,二者一致时,高考试焦虑被试对T2识别率更高,且高于低考试焦虑被试的识别率;②较之双靶考试威胁度一致
采用启动范式和RSVP范式相结合,对注意瞬脱(AB)中lag 1节省现象的加工机制进行探讨。实验通过控制启动分心物的位置(lag1,lag2)和刺激呈现的时间间隔来分离影响lag1节省效应的时间和事件因素。被试的任务是从黑色英文字母中觉察到红色字母并报告出来。结果发现:T1后分心物对其后刺激有显著的启动效应;时间因素对lag 1节省现象的影响较位置因素更大。实验结果支持了推动反弹(BB)理论,认为
记忆、空间认知、多目标动态信息加工等基本认知功能是影响考察人员能否在南极高寒、单调、孤立、封闭的极端环境下完成复杂任务的基础认知能力。本研究通过计算机记录反应时技术,追踪自度夏到越冬中期,中国南极第25次、第27次对队长城站越冬人员短时再认、记忆搜索、心理旋转、多目标动态信息追踪表现驻留时间延长发生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本研究期间,随极地驻留时间延长,对于两个队次,队员短时记忆再认能力和记忆搜索能力
当人们面对恐惧刺激时,认知控制系统会进行何种调节?一个直观的假设是,恐惧刺激会增强认知控制能力,使人们能更快地从正在执行的任务中将认知资源转移至突发事件的应对任务,以更快地脱离危险。为检验该假设,本研究采用任务转换范式考察恐惧刺激对认知控制的影响。实验中,人脸图像作为任务线索呈现,要求被试根据人脸性别对随后程序的目标执行相应的任务,同时操作人脸表情(恐惧/中性)。结果发现,与中性条件相比,恐惧人脸
已有研究通常基于损失规避的情感涵义去解释风险规避。他们认为人们预期损失带来的痛苦大于获得同样东西所带来的快乐,其中损失的痛苦抵消了获得带来快乐的作用(抵消的逻辑)。然而,我们从思辨的以及实证的证据出发质疑了抵消思路两个基本的前提假设,并提出用叠加的思路——即把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的量值叠加为总的情感强度去解释风险规避。基于此我们假设情感叠加的思路而非抵消的思路可以解释风险规避。具体而言,我们预期高情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测试只是考察学习的手段,然而最近多项研究发现测试中的提取也能产生和促进学习,并能显著促进学习内容的长期保持。精细提取假设认为记忆提取之所以能够促进学习是因为提取过程能够促进语义概念网络的形成。为验证这一假设并深入探讨其内在机制,本实验选取60名成年被试,采用2*2*2混合实验设计,其中被试间因素为学习条件(重学,测试)和间隔时间(五分钟,两天),被试内因素为词对的语义相关程度(高相
Gable和Harmon-Jones (2010)提出的情绪的动机维度模型(the motivational dimensional model of affect)将动机维度整合进了情绪对认知影响的研究中。动机维度模型认为,高趋近动机强度的积极情绪窄化认知范围,低趋近动机强度的积极情绪拓展认知范围。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分别采用Go/Nogo任务(实验1)和Stop-Signal任务(实验2),系
本研究采用新的实验范式控制了群体决策讨论过程中信息特征的效应,并基于动机性信息加工的视角分析了群体初始偏好异质性、个体所属派别和偏好强度对偏好一致信息交换的效应。对25个三人小组人事选拔任务的讨论进行内容分析,结果发现了群体偏好异质性对群体和个体水平偏好一致偏差的积极作用。多水平分析表明,派别类型影响个体偏好一致偏差且二者关系受到群体偏好异质性的调节。偏好强度对偏好一致偏差的效应不显著,但是减少了
移情的理论模型有多种,比较流行的主要有理论论和模拟论两种,二者分别被不同的神经回路所支持。随着研究的深入,移情的理论模型逐渐走向整合。移情理论的整合模型同时考虑了移情聚焦和加工模式,移情聚焦是指一个人关注的对象是自我或他人,加工模式包括经验加工和命题加工,其中经验加工可视为一种自动的、情感的、意识流体验,而命题加工可被看作控制性认知加工。不同的移情聚焦和加工模式会导致个体对他人情绪状态产生不同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