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温室系统中作物冠层的CO分布

来源 :2004年中国设施园艺学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jq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将生态温室系统室内环境划分为主体环境与微环境两面部分,在主体环境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生态温室系统中作物冠层的CO<,2>微环境.以成行的单个植株描述冠层,以空心圆柱体描述植株的简化方法,在考虑冠层内空气运动的基础上,对冠层的每一层建立CO<,2>的特质平衡方程,建立了CO<,2>动态分析模型.以一山东的生态温室为例,利用实测试验数据对模型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
其他文献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半湿润区秸秆覆盖和补充灌溉对小麦水肥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秸秆覆盖保墒,配合施肥能有效解决了小麦产量的水分不足问题,配合补充灌溉,将是半湿润地区农业发展的突破口。小麦以NP配合,一次深施为主,用量在NP(尿素300kg/hm2,磷酸二铵300kg/hm2)。在现有小麦产量水平下可以不施用K、Mn、Zn、Fe等肥料。小麦秸秆覆盖栽培措施是一项保墒、稳产、高产,培肥土壤的栽培措施
针对节水灌溉对区域水资源系统和环境的影响以及污水灌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问题进行了分析。为实现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建议应从节水灌溉的生态环境效应综合分析、节水灌溉条件下区域水文循环变化规律、节水灌溉条件下土壤的理化特性与水盐动态变化规律、地膜覆盖节水机理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持续水管理、污水资源化与灌溉利用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
分析南方季节性干旱的成因与特征,提出其节水农业的关键是调控丰富的水资源、开源节流、合理配水供水,人为减少水分的非生产性消耗和生物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本文在总结集水造林、径流林业理论技术的基础之上对国内外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中集水技术及土壤蓄水保墒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评述,并提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径流林业发展趋势和新材料开发、环境效应等应加强的研究方向。
旱地农业发展战略和工程就是在我国北方半干旱偏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偏旱地区,以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和综合生产力,建立高效稳定持续发展的旱地农业良性循环生态经济系统为主攻方向,以高效持续利用有限降水资源和更新提高地力为核心,进行资源高效持续利用管理系统和技术集约型早地农业关键技术创新研究,构建系列化、规范化具有我国特色的北方旱地农业科技体系。本文介绍了发展旱地农业的战略地位,分析了国内外发展旱地农业的现状
节水灌溉是节水农业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节水灌溉在灌区内进行,我国今后节水农业研究方向、目标与重点需适应今后灌区发展方向。在当前国内外科技发展形势下,根据我国“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农业灌溉、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与问题以及农业现代化、水利现代化的要求,今后我国灌区发展的方向应是“现代化节水型生态灌区”。节水农业的方向、目标与重点需进行一些调整或转变以适应这种灌区的需
针对依靠科技创新推动节水农业的跨越式发展,笔者谈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提出要从国家战略安全的高度认识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的重大意义,科学技术的突破为节水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节水农业技术创新与科技进步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通过对青山林场14a生杂种落叶松子代(F代)测定林数据分析,证明杂种F代存在分离现象,但仍具有较大杂种优势.杂种F代生长优势明显,树高(胸径、材积)分别超过优良种源小北湖28.1﹪(43.8﹪、123.8﹪)、超过长白落叶松种子园混7.8﹪(15.7﹪、33.8﹪)、杂种优势为7.1﹪(4.1﹪、12.1﹪).杂种F代树高、胸径和材积家系内存在丰富的变异,变异系数呈由小到大的趋势.变异系数随着树木
在过去的十年中,化学木浆年均增产量为每年2-3百万吨.原因是新厂的建设和旧厂的扩产.这些新厂项目中主要是以人工种植的桉木为原料.新碱炉的特点是:产量高、环保好、尾气排放少、能够燃烧处理高、低浓臭气.当建设那些新的纸浆生产线时,新技术的发展使得利用规模经济的优势成为可能.很明显,单台碱炉的生产能力必须随着单条生产线产量的增加而增加.本文将介绍在斯堪的纳维亚、东南亚和南美洲几台超大型碱回收炉的运行经验
本文以大棚西瓜、甜瓜幼苗为试材进行CO加富试验,结果表明:3种不同浓度的CO加富可明显增加株高、茎粗、叶面积、气孔密度和叶片厚度,促进幼苗的生长.与对照相比,经700μL/L、1100μL/L、1500μL/LCO加富处理的西瓜和甜瓜幼苗,其株高分别增加19.74%~32.61%和31.75%~42.86%;茎粗分别增加0.92%~1.85%和6.14%~27.44%.叶片厚度增加30.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