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服役机组蒸汽温度波动对汽轮机转子蠕变-疲劳损伤的影响

来源 :第十八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jun75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超超临界汽轮机的主蒸汽压力和温度都远超过传统亚临界汽轮机组,这对材料的蠕变疲劳性能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转子是汽轮机组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其高温蠕变疲劳损伤问题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
其他文献
镍基高温合金在磨削后,表面将产生残余拉应力,工件的疲劳寿命会因此大大降低。因此,本文在分析了镍基高温合金磨削残余应力的产生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在工件内部嵌入热源,从而主动控制表面残余拉应力向压应力转变的新方法。
研究了长期服役过程中的显微组织演化对航空发动机涡轮盘用GH4169 合金的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规律,揭示了合金服役过程中组织劣化对其疲劳裂纹扩展不同阶段的裂纹扩展路径及断裂行为的作用机制。
涡轮盘作为航空发动机的核心转动部件,承受着高温和高应力的叠加作用,工作条件极为苛刻,是高性能发动机最关键部件之一。本文基于能量释放率准则,利用裂纹扩展仿真分析软件 Zencrack,模拟了在“热-机”耦合的复杂载荷工况下,涡轮盘榫槽根部不同初始裂纹的裂纹扩展路径和速率;同时比较了高温蠕变效应对裂纹扩展路径和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蠕变效应明显加速了裂纹扩展的速率,但对裂纹扩展路径没有太大影响。
本文主要改变等幅疲劳试验和标准溶液腐蚀两种试验手段作用顺序,对模拟腐蚀与疲劳交替作用下铝合金材料疲劳性能进行研究,得出了疲劳寿命随腐蚀时间延长呈线性较小的性能演化规律;通过“腐蚀+疲劳”和“疲劳+腐蚀+疲劳”两种不同顺序方式试验对2A12 铝合金的疲劳性能退化规律进行研究,分析认为后一种方式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材料的总体疲劳寿命,而且增加幅度随着预疲劳次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产生这一区别的主要原因是腐
以钛合金TC17 以及镍基高温合金GH4169 为代表的高强度耐热合金是航空发动机转子部件的主要材料。转子部件在高温交变载荷状态下服役,易发生疲劳失效。喷丸是航空工业应用最广泛的抗疲劳表面强化技术,喷丸强度是喷丸过程最重要的工程参数之一。
外物冲击后的残余应力是导致航空发动机叶片断裂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应用超声表面波检测航空发动机曲面叶片受冲击损伤后的表面残余应力。鉴于传统超声测量方法不适用于曲面测量,研究中基于V(z)曲线理论建立一套超声表面波声速测量系统,通过测量V(z)曲线振荡周期z,计算得到损伤区域表面波声速,根据标定实验中表面波声速与应力的关系得到叶片表面损伤区域的残余应力。
先进焊接工艺在飞机中的应用是结构减重和成本降低的重要途径,这对焊接结构完整性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损伤容限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故而评估焊接结构的裂纹扩展速率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在机械构件的服役过程中,各类缺陷的出现与否对疲劳性能而言具有重要影响。微小的缺陷一方面常能够引起构件疲劳寿命的巨大下降,另一方面又与某种特定的工艺过程相连,这就赋予了缺陷观测工作重要的意义:快速有效地找到缺陷即可快速找到“患处”,而通过对缺陷形态特征的分析则可以快速确定“患处”的“病因”,从而为产品改进提供最有效的途径。
关节轴承疲劳试验的目的 就是检验关节轴承最终产品的品质,评定关节轴承在结构、材料、工艺、润滑效果等方面合理性,提高和改进轴承的性能提供必要的数据,是轴承设计和生产环节的一个重要环节。
采用激光沉积修复技术对两种误加工缺陷的TA15 钛合金锻件进行了修复试验,研究了固溶时效热处理对修复试样显微组织和室温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退火态整个热影响区呈现了基体的双态组织到激光修复区网篮组织的渐变,修复区有粗大的原始柱状晶粒,晶粒内有细小的α/β片层组织;固溶时效后,高温β相发生马氏体转变,得到了初生α相和六方马氏体α两种组织,部分α晶界破碎球化消失,在未破碎的晶界上可见大量的α集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