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语文教学最基本的话语意义

来源 :国务院学位办,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uub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平时练习、平时考试、高考的典型题例揭示,“标准答案不标准却定为标准”是普遍现象,现象背后起支配作用的是一条不成文的教学常规:“给学生的答案必须确定与统一”,形成这一教学常规的原因复杂,有文化、政治、行为、观念、利益根源,几十年来语文教学一直受制于此.根治这一痼疾必须构建语文教学最基本的话语意义:平等探讨、相互借鉴、有理有据地生成真知的话语意识和话语方式.
其他文献
从马克思、恩格斯对“意识形态”概念的使用来看,意识形态主要不是一个“否定性”的概念,而且也不是所谓的“综合思想体系”,因此“审美意识形态”这一命题是能够成立的,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文学观念的.“审美意识形态”这一理论目前研究得还不够,主要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融合问题以及意识形态在文学作品中的存在方式问题的研究都有待加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距离说以及意识形态生产的理论可以提供很好的理论借鉴.
“笑”,作为喜剧特征之一是一个难以分析的概念.对笑的不同描述反映了不同的美学思想.18世纪英国著名思想家哈奇生在霍布斯和艾迪生关于笑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不同于二者的观点.哈奇生认为,笑并不一定是因为感到自己比别人更加优越而产生.滑稽、讽刺都可以引发笑.哈奇生列举了四种可能引发笑的情况,认为笑是人性中的一种属性。在哈奇生的美学体系中,笑属于“内在感觉”,它处于美学与非美学的中间.哈奇生美学思想中的模
本文首先列举了卢卡奇、巴赫金等理论家对于novel的现代性文类性质的判断,并梳理纷繁复杂的中国“小说”源流.这种“小说”与novel的天渊之别,在晚清首先通过翻译而被抚平、遗忘.大体经由早期传教士——日本政治小说——梁启超“小说界革命”的跨文化对译实践,“小说”与novel对等关系建立.从此中国小说开始朝另一个方向发展,构成一种新的现代性文类.
德里达的解构理论最早是他对之前的欧洲语言观的批判,文中阐述了索绪尔的语言理论,及德里达在尼采和海德格尔的影响下对索绪尔语言理论的批判,从而探讨德里达解构理论的来源。
感官用语在中国古典美学的脉络里是极为常见的现象,本文首先介绍感官用语的概貌,然后概述感官用语频繁出现的原因,最后由总体到局部的内在逻辑分五个层次深入论述感官用语对于中国古典美学范畴研究和美学史写作的重要意义,并强调在感官与审美、感官用语与美学范畴、日常语言与批评语言的现代研究意识平台上,结合感官用语的文化言说语境,凸显范畴的闭合或者开放性质.
中国古代的文如其人说历来都被作为一种定论和准则看待.然而,随着文学和文论的发展,它的真理性不断受到置疑,文章宁复见为人的人、文分裂现象也屡见不鲜.本文的着力点不在重复申诉文不尽如人这一观点,也撇开对众多人、文分裂事实的搜集和罗列,更不在努力证实文如其人说或文不如其人说.本文以“为什么”为视角,分别从文学风格学、文学阐释学、创作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创作主体思想基础五方面对造成文不如其人的原因进行了较
中古作为语言文学观及审美意识发展的自觉时期已为学界共识,从文学艺术现象及文论具体问题入手进行考察是其惯常方式.然而作为中古时期哲学背景组成之一,佛教与文学及审美意识发展之关系却尚待发掘,佛教受容理应成为考查中古语言文学观和审美意识发展的又一崭新理路.佛经翻译和佛经受容是切入问题的两个主要方面.且按所依哲学资源不同,佛教的中古受容可分为“以经传理佛”、“格义佛教”以及“以玄释般若”三个阶段,其各自语
在梳理前人对《体性》篇的诸种解读之外,本文通过对该篇话语修辞术的细读,提炼出刘勰“八体”论述中内隐的两种类型模式:“八体屡迁”型与“八体归位”型,并认为刘勰在本篇中存在着“明才实学”与“明学实才”的颠倒论证现象,进而结合“八体”的两种类型模式,提出这实际上反映出了刘勰以人文价值理性对抗的历史风尚时潮的思想立场。
认知与语言的结合是认知科学发展也是语言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语言的认知研究既是语言科学发展的高级阶段也是认知科学发展的高级阶段.语言本质上具有工具性。面向“人机对话”和“人际对话”是语言研究的两个重要导向。认知和计算及交际之间呈现一体两翼的关系。语言交际和计算研究的突破一方面需要和认知科学相结合,借鉴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要从语用学的维度进行研究.
反义形容词受“不”修饰后所构成的否定式,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无论是结构上,还是语义和用法上,都表现出很复杂的情况:有的反义形容词受“不”否定之后,语义趋同,相互对称;有的则语义不对立,相互不对称;有的则语义对立,相互对称;还有的语义不相关,相互不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