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蒥問於夫子》初讀

来源 :中国文字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630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史蒥问于夫子》是《上海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九)》的第六篇,发表之后笔者多次以youren之名在武汉大学简帛论坛提供心得,然而意见分散各处,不利学界参考,故今将各条意见汇整于此.针对编联、释读提出不成熟的几点意见,若犹须补充申论者,统一于"谨案"之下说明.
其他文献
本文从字形分析、字构分析以及字素和部件、偏旁的关系以及概念的整合等方面来分析现代汉语常用字的结构,以此来验证这种分析方法较以往分析的清楚、方便与更加合理之处。
燕国兵器铭文中习见"萃"字,楚国兵器铭文中有"(粹)"字.从辞例来看,"萃"、"(驿)"二字用法相近,多用在兵器名词的前面;从字形分析,"(粹)"字可能是为明确"萃"字表示"兵车"的字义
方块壮字是目前仍然在壮族民间流传使用的一种仿汉文字,笔画是其书写的基础.研究表明,方块壮字的笔画规律符合汉字的笔画规律,两者在笔画数、笔形分布、笔画排序及笔顺同码等
  《詩經·邶風·匏有苦葉》之"軌"字,陆德明、孔穎達認爲是"軓"字之误。此說在清代僅有少數學者從之,主流看法則是"軌"並非誤字,戴震、王念孙、段玉裁、陈奂、王引之等諸家都
会议
传抄刊刻对《说文》古文的影响主要是形体和数量两个方面.传抄刊刻对《说文》古文的影响,大多集中在字形方面。可以通过自校、他校、对校等方式匡正讹误。主要可以从笔画断连
马承源先生主编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9》共收入竹书七篇:、、、、、及.其中一篇述及楚王陈公之问的对话,内容更论及当时的行伍兵阵的问题.本论文拟就「夷((鹳))(务)(兔
会议
  越南科举文献中,包含大量的"国讳"材料。本文以越南嗣德时期的科举文选《会庭文选》为例,通过对避讳对象、方式、惩罚力度等方面的考察,探究越南历史上的避讳面貌,进而与中国
域外俗字是指流播于中国疆域之外的变体汉字,包括中国历代使用的传承俗字,也包括主要流行于域外的国别俗体.从汉字圈视角,考察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等域外俗字,展示其传承变
会议
段玉裁"六书假借"内涵并不单纯,包括"本无其字"的引申假借、"本有其字"的"古文假借"以及经文假借.将段玉裁相关论述、术语和“六书假借”条目相结合,在清理段玉裁的假借理论、
借助数据库详细调查东汉简牍中的1344个字样发现有162个与传统的正体字不同,这些字样可以分成六种情况,总体上看,很多形声字还没有产生或形体还不固定;东汉简牍中的字形表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