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钢离子氮碳共渗与离子渗氮复合处理研究

来源 :第十二届中国热处理活动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343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45钢进行离子氮碳共渗与离子渗氮复合处理.采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显微硬度计对渗层厚度、物相组成、截面显微硬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5钢经过复合处理获得了比单一离子渗氮或离子氮碳共渗更快的渗速、更优的性能.相同的处理温度和时间下,复合处理与单一离子渗氮或离子氮碳共渗相比,渗层厚度得到大幅度增加,截面硬度最大值能够达到788HV0.05,有效硬化层比单一离子渗氮增加约1倍.物相分析表明复合处理后化合物层中ε相和γ相的相对含量发生了变化,即ε相相对含量增多,而γ相相对含量减少.
其他文献
利用微弧氧化技术,通过在电解液中加入石墨烯添加剂,在镁锂合金表面制备出一层含碳的微弧氧化陶瓷层.利用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以及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陶瓷层的表面形貌、粗糙度以及物相组成,利用摩擦磨损试验仪对陶瓷层在室温下的摩擦学性能进行研究.其结果表明,加入石墨烯后制备出的含碳陶瓷层表面放电微孔分布均匀,且其微孔尺寸和陶瓷层表面粗糙度均明显降低.此外,含碳陶瓷层主要由Si02、Mg2Si04以及MgO
目的:通过表面改性技术对镍钛合金在生物医用领域所需的使用性能及生物相容性进行改善.方法:采用超声磷化技术制备磷化膜,其中活化处理的重要参数之一是活化时间,研究不同活化时间对镍钛合金表面磷化膜形貌及性能的影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RD)、能谱仪(EDS)、摩擦磨损仪及电化学工作站等对近表面的形貌、微观结构、成分、耐蚀性、耐磨性、镍离子释放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超声磷化最佳活化时间为30
在甲酰胺,饱和尿素溶液和KCl组成的电解液体系中,利用液相等离子渗透技术在对Ti6Al4V表面制备陶瓷膜,采用XRD,SEM,纳米划痕仪以及电化学工作站分析渗层的相结构,表面形貌、耐磨性以及耐腐蚀性.试验结果表明渗层主要由Ti(Cx N1-x)相,TiO2相、Ti相组成.耐磨性和耐蚀性有明显提高.不同的电压条件下表明200V条件下综合性能最好.
为了提高烧结NdFeB磁体的耐腐蚀性能,采用绿色环保的硅烷化处理技术在磁体表面制备了硅烷转化膜.采用正交试验对硅烷化处理过程中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分别采用冷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拉力试验机对烧结NdFeB磁体表面硅烷转化膜的显微组织形貌及镀层与基体之间结合力进行测试;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及中性盐雾试验(NSS)对NdFeB磁体表面硅烷转化膜的耐蚀性能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NdFeB磁体表
采用电火花沉积技术,在ZL101A铝合金表面制备Zr55Al10Ni5Cu30非晶沉积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共聚焦显微镜等分析研究了沉积层的相组成、表面形貌、组织结构和微区成分.研究结果表明,沉积层表面呈银灰色橘皮状,表面较致密、均匀,为典型的"火山坑"和"溅射状"花样形貌.沉积层主要由非晶、ZrO2、Cu8Zr3和ZL101基体Al(Si)相
利用DZ-4000(Ⅲ)型电火花沉积/堆焊机,以纳米WC为电极材料,用氩气作为保护气,在NAK80模具钢表面制备了纳米WC沉积层.利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和显微硬度计等对沉积层的微结构、元素分布和显微硬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利用电火花沉积工艺可获得纳米结构组织涂层,且与基体呈冶金结合.沉积层平均厚度约45μm.沉积层主要由W2C、FeCr相组成,同时含有少量的Co3Fe7相.沉积层
纳米颗粒的显著特点是含有大量晶界或其他界面,从而表现出优于粗晶粒的强度和硬度.然而,大量纳米颗粒的聚集容易出现塑性和韧性的显著降低.通过对分散性纳米结构的构筑可以有效克服纳米结构性能缺点的同时发挥其性能优势.以不同摩尔比的Ti粉末和纳米TiB2粉末混合物作为熔覆材料.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钛合金表面制备分散性纳米TiB2/TiB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涂层.结果表明,仅采用纳米TiB2作为熔覆材料,原位合成的
为减少熔覆层中气孔缺陷,本文采用在熔覆过程中同时耦合稳态磁场和稳态电场形成定向洛伦兹力的方法,增强激光熔覆熔池的排气能力.本文基于多物理场耦合原理及移动网格法,建立了定向洛伦兹力作用下的熔池模型.采用离散元法模拟熔池内的气泡运动,同时考虑气泡所受流体拖曳力、浮力以及外加洛伦兹力的作用.仿真及实验结果均表明,在相同激光工艺条件下,附加电流密度5×106A/m2,磁场强度0.6T,洛伦兹力向上时,熔池
为了系统研究具有不同加热方式、真空条件的加热设备对包埋渗层的影响,本文分别采用电阻炉、回转炉、真空炉三种不同的加热设备在碳钢表面包埋了Al-Zn渗层.借助XRD、SEM、EDS系统分析了所得渗层的物相组成、显微形貌和元素分布规律,并测试了不同加热设备所得渗层试样的耐中性盐雾腐蚀性能.结果表明:采用相同的包埋渗剂和包埋工艺,采用上述三种不同的加热设备,均可以获得渗层,但渗层的微观结构和腐蚀性能存在明
青岛丰东热处理公司研发的软氮化+后氧化复合处理技术(FD-NCO)可以使机械零部件同时具有优良的耐磨性能和耐蚀性能,FD-NCO复合渗层是由十余微米厚的白亮层(ε相)和1~2微米厚的Fe3O4膜构成.试验结果表明,经过FD-NCO复合处理后的工件盐雾试验最高可达2000小时,处理过程无污染,完全可以取代污染严重的QPQ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