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說甲骨卜辭中的“(含)巫九(备)”

来源 :第六届出土文献研究与比较文字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wk2168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甲骨黄类卜辞中,见有“(含)巫九(备)”一语,认为应从李学勤先生意见读为“(含)巫九骼”,并与之和“(含)巫九”对读,并将其义释为“(含)地(族)之巫用九块骨版或龟版进行占卜”.
其他文献
睡虎地秦简《日书·诘咎》篇是驱鬼术的大宗材料,其中不仅包含有形形色色的鬼,而且还涉及到了种类丰富的驱鬼灵物,“桃”即是使用很广泛的一种驱鬼灵物.对睡虎地秦简《日书·
本文以汉字“明”为例,对甲骨文、金文、简帛以及碑刻文献中出现的“明”字字形进行广泛收集,并对不同时期的“明”字字形做了纵向的考察和横向的比较,最后整理出“明”字发
文章对出土先秦文献中的语气词“哉”进行尽可能穷尽地清理,使用量化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讨论了书写形式、句法以及功能三个方面:“哉”的书写形式主要有6种,它们与语气词“
2009年,山西翼城县大河口西周墓地出土一件与西周聘礼密切相关的铜盂,依据铭文可定名爲"尚盂"或者"霸伯盂",其年代约在西周早中期.霸伯盂铭文所载内容多与《仪礼·聘礼》相合
“迂”字的解释爲“避也。从辵于声。”段玉裁《注》:“迂曲回避。”在这两个鼎中“迂”与其前面一个字“屖”(如前文冯时先生所述,《说文·尸部》:“屖,屖遟也。”《系传》:“屖遟
师虎簋铭文中的“左右戏”当系虎臣组织,“繁、荆”分别指繁夷、被俘荆人.笔者认为,虎臣当是师虎祖考的主要管理对象,夷人则居次要地位,且穆王的册命重在任命师虎职务,追溯其祖考
本文主要对犅刧尊,犅刧卣铭文中的亚字外框,器主名称:(宰)刧、(网)刧,以及铭文最后一行首字为朕,下一字为蒿等意见,从字形比较与用例分析两方面做了系统梳理与补充论证,并提
上古汉语中"亡"字类词(包括无、莫、罔等)已可用作无定代词,且与其否定副词用法常相类,事实上,这二者关系也十分密切.本文试通过分析甲骨文、金文等材料中否定词的发展情况,
异体繁多是甲骨文的一大特点.经初步整理,甲骨文同版异体现象有98例,可大致分为两类:因构件而异者和因笔画而异者.前者占三分之一,后者占三分之二.它们很好地体现了文字发展
攸簋铭文中的“肇作()”,末字一般释为“綨(綦)”.本文认为此字左旁为簋之象形初文,即“皀”字,右旁的“其”表声,字可隶定为“()”,为()(簋)之异体字.旁鼎与攸簋情况不同,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