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病氨基酸和酰基肉碱谱分析

来源 :2015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llybl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氨基酸、酰基肉碱谱改变常见于多种代谢性疾病.本文研究线粒体病患者氨基酸和酰基肉碱谱的变化特点.收集2009年~2014年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线粒体病(n=50)、非线粒体病的代谢性疾病(疾病对照组,n=22)患者和健康成年人(健康对照组,n=22)的干血滤纸片,使用串联质谱法检测血中氨基酸和酰基肉碱浓度.使用非参数检验比较各组间氨基酸、酰基肉碱水平的差异.发现线粒体病具有特征性的血氨基酸和酰基肉碱变化。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氨基酸谱和酰基肉碱谱有助于线粒体病筛查。
其他文献
杆状体肌病是最常见的先天性肌病之一,以缓慢进展或非进展的近端肌肉力弱为主要表现,最常见的致病基因是NEB基因.本文报道一例杆状体合并中央核肌病的临床、影像、病理特点以及基因检测结果.男性,26岁.自幼走路易摔、上楼费力、蹲起需扶、咀嚼硬物费力,近2、3年加重明显;肌肉MRI提示下肢肌肉萎缩、广泛脂肪浸润、伴随局部轻度水肿.对患者进行肌肉活检和基因检查.得出首次报道杆状体合并中央核肌病,与NEB基因
肌肉MRI是一种常规的肌肉病辅助检查方法,在肌肉病的鉴别诊断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降低最终的医疗费用.本文总结核黄素反应性脂肪累积性肌肉病的骨骼肌MRI改变特点.12例患者包括8男4女,平均年龄为32岁(20-53岁),平均病程62.9个月(2-11年),主要症状是波动性的肢体近端无力伴随颈部无力,有明显的疲劳现象.得出核黄素反应性脂肪累积性肌肉病仅出现轻度的骨骼肌脂肪化改变,其中大腿后部较明显的结
本文报道了3例儿童抗信号识别颗粒(SRP)抗体免疫性坏死性肌肉病的临床和病理改变特点.3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在4-13岁之间,病程在2个月到6个月,表现为亚急性发病的四肢近端无力,其中一例伴随肌肉的疼痛.血清肌酸激酶在4660-7456IU/L之间(18-173IU/L).血清SRP抗体强阳性.肌电图显示肌源性损害.对患者进行肌肉MRI和肌肉活检,明确诊断后给予强的松和血免疫球蛋白静脉点滴治疗.证
本文通过肌肉病理标本中出现管聚集改变的患者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型分型,总结管聚集现象的临床疾病谱系和遗传特点.回顾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2001年-2014年5314份肌肉病理活检标本,统计肌纤维内出现管聚集现象者,对其临床诊断和表现进行归类,并对部分患者进行相应的基因检查.发现肌病伴随管聚集男性多见,出现在多种不同原因的疾病中,其中周期性瘫痪、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和慢性酒精中毒性肌病最常见。
本文报道肌阵挛癫痫伴破碎样红纤维(MERRF)1例,病例特点:患者,女,55岁.主因"进行性行走不稳17年,反复发作肢体抽搐7年余,加重2小时"2014-01-15入院,患者于1996年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走路不稳,突发跌倒,无意识丧失,无大小便失禁,外院曾行肌电图,头颅核磁,腰穿等检查,诊断为"小脑性共济失调伴供血不足",未予特殊治疗.此后上述症状逐年加重,2004年因走路需要扶人或物,遂开始坐轮
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或腓骨肌萎缩症(CMT)是一组最常见的遗传性周围神经病.本文总结中国常见CMT亚型的临床表现、电生理和周围神经病病理改变特点.收集基因检查证实的70例CMT患者,包括25例CMT-1A型(35.7%)、17例CMT-X1型(24.3%)、13例CMT-2A2型(18.6%)、4例CMTDIE(5.6%)、4例CMT2K(5.6%)、2例CMT2E(2.8%)、1例CMT4F(1
文章探讨一例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患者眼外肌改变.患者男性,44岁,主因"右侧肢体无力1天"收住院.既往长期烟酒史,自幼"眼睑下垂".其母目前"眼球活动受限,眼睑下垂".查体:神清,言语流利,高级神经活动正常,双眼睑下垂,遮盖1/2瞳孔,眼球各方向运动受限,面纹对称,伸舌居中,右侧肢体肌力4级,远端肌力0级,左侧肢体肌力5级,右侧病理征阳性.发现CPEO引起眼球运动障碍及眼睑下垂,通过眼眶核磁检查了
本文回顾性总结57例皮肌炎、37例多发性肌炎、9例散发性包涵体肌炎及15例抗SRP抗体坏死性肌病的肌肉活检结果,对肌纤维和肌内毛细血管膜攻击复合物的表达率进行统计分析.发现MAC在各种类型特发性炎性肌肉病沉积存在差异,在抗SRP抗体坏死性肌病兼具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的表达特点。
文章分析内因子抗体和/或抗胃壁细胞抗体阳性的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的临床特征,并评价这两种抗体对SCD的诊断价值,以提高临床医师对SCD的认识水平.回顾性分析宣武医院2014年8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8例内因子抗体和/或抗胃壁细胞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血清维生素B12、血红蛋白、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影像学资料结果.发现有不完全的脊髓后索、侧索、周围神经受累表现的患者,应该考虑到SCD可能
本文对1例青少年型亚历山大病进行临床、影像、基因分析.收集患者病史、家族史及影像学资料,对患者及家族成员进行GFAP基因突变分析.临床特征性表现有间断呕吐,食欲减退。腭阵挛,四肢痉挛性瘫痪。高颈段、延髓萎缩伴有T2序列高信号,为此病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有上述特征性临床及影像表现,即使无阳性家族史,亦应考虑此病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