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春季镇江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分析

来源 :第十二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rgebo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人的研究表明,暴雨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引发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相互作用发生发展的结果.目前,对于较少发生的春季的,且非短时强降水引发的暴雨的研究还不多.2015年3月17日-18日镇江出现区域性暴雨.镇江市(31°37N~32°19N、118°58E~119°58E)地处长江下游南岸,在地理位置上属江苏中南部,兼具江淮南部与苏南地区的天气特征,发生在镇江的这次春季暴雨过程在江苏中南部具有较为典型的代表性.
其他文献
与传统统计方法相比,经验模态分解技术(EMD)和其改进型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的优势在于可以对非线性、非平稳信号进行层次化处理。目前EMD-EEMD方法已在非线性系统分析、地震信号分析、生物医药和经济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基于EMD—EEMD方法,选取仪征1951-2005年的年、季降水资料,探究了仪征降水的年际变化规律,为指导当地农业生产提供了更为详细的气候背景参考。
为了提高秋季暴雨预报的准确率,并进一步提高秋收秋种为农服务的水平,本文收集了近50年历史气象资料和大量作物种植信息统计表,进行研究。按暴雨前一天08时天气图上南通与副高西伸脊的相对位置的不同,将秋季暴雨预报分成四个基本模型:副高南侧型、副高西侧型、副高弱脊型和副高北侧型。进而分析、归纳出各型暴雨出现前的环流特征、影响系统,以解决9-11月暴雨样本少、分型难、指标不易定的难题,为今后预报南通秋季暴雨
TEOM 1405-DF大气颗粒物监测仪与FA-3型气溶胶粒度分布采样器是两种较常见大气颗粒物监测仪器.TEOM 14051405-DF的周维护要点:每周应检查仓房室内温度,在冬、夏季节应注意仓房室内外温差,防止设备冷凝现象发生.检查监测仪器的运行状况及工作状态参数;检查数据采集系统,特别注意仪器采集到的数据是否正常及能否定时传送到中心站.检查TEOM膜片使用情况,当膜片负载超过80%,进行更换.
本研究主要采用K-2127B多功能土壤电阻率测试仪,依据四极探测法测试土壤电阻率.研究过程中,着重选取杏山子站、人民广场站、彭城广场站、徐州火车站站、狮子山站、一号路站、徐州东站站7个单体附近的土壤作为测试点.每个单体附近选取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四个测试点,并依次选取1m~10m极间距进行测试,获取第一手数据.为了更直观的阐述7个单体附近土壤电阻率的情况,我们依据测试数据,对7个单体附近土壤电阻率水平
手足口病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发热伴手、足、口和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主要病原体是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和肠道病毒71 (EV71),本病通常临床表现较轻且呈自限性,但也可有严重的神经系统和心肺并发症的出现,特别是当肠道病毒71(EV71)感染时.在中国手足口病第一次流行是在1981年上海,2008年中国手足口病大流行起源于安徽阜阳,导致353例严重病例发生和22例
温室大棚生产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温室大棚中的蔬菜、林果生长发育离不开光、温、湿等小气候条件,而以太阳能为热量来源的温室大棚内的小气候在很大程度上受外界天气条件的影响.2012年昆山市气象局在昆山巴城葡萄研究所安装了两套小气候对比观测自动站,对大棚内外的气温、日照、湿度等开展连续观测.本文根据近三年葡萄大棚温室小气候观测资料,分析了大棚内外温度变化特征,并对不同天气状况下温室大棚的温度变化特征进行了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卫星云图、NCEP再分析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4年8月7-8日的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冷空气、中低层低涡、切变线、地面辐合线和台风为这次大暴雨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大尺度环境条件。西风槽前暖湿气流携带的水汽,和台风外围的偏东气流这两条水汽输送通道,为大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上冷下暖,高温高湿导致了大气层结不稳定,使得强降水发生、发展并
传统的坐标纸法、系数法、剪纸法、称重法等叶面积测定方法原理简单,但操作繁琐、效率低、误差大。器测法设备价格昂贵,维护复杂维修不便。近年来,基于图像扫描或拍照技术的测量方法实现了叶面积的测量,但存在技术环节多,系统集成性差的不足,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新的简便、快速、准确测量作物叶面积的方法。
2014年入梅以后,常州于6月26日出现首次暴雨过程,7月2日随之同样出现暴雨,两次过程降水强度强,历时短,造成的灾害明显,本文使用实况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两次暴雨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如下:1、降水过程中气压均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两次过程的气温和露点变化较小,基本持平.2、700hPa在黄淮之间35°N附近都有明显的切变线存在,但是幅合强度看2日强于26日.850hPa在淮北也有明显的切变线存在,
本文利用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SACOL站)2006-2012年陆面过程观测资料以及榆中站气象资料,分析了陆面各辐射收支分量对于气候波动的响应,并且研究了地表反照率的年际波动变化,讨论了各陆面过程参数对于黄土高原气候背景年际波动的反馈。并且根据黄土高原降水类型将全年分为冬夏半年进行讨论,以得到更为显著的年际变化特征和相关关系。结果显示,2006-2012年气温降水的趋势与近年来黄土高原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