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146a表达改变与低浓度苯系物暴露对工人健康影响的关系

来源 :中国毒理学会第七次全国毒理学大会暨第八届湖北科技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v7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长期低浓度苯系物暴露对职业工人健康的影响和miRNA-146a表达差异,并采用体外细胞实验初步探讨miRNA-146a表达改变与苯中毒的关系.[方法]人群流行病学调查:选择有苯系物暴露的汽车制造企业和石化企业种苯系物接触工人作为暴露组,以无苯暴露的行政人员和不涉苯作业企业工人未对照组,开展了回顾性队列调查和横断面调查,分析工人健康状况并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小分子miRNA (miRNA)表达改变,确定差异表达的miRNA分子后采用体外培养HL-60细胞实验,分别以不同浓度(0、0.5、1.0、2.5和5.0 μmol/L)的氢醌处理3h后,接种于含(PMA)的培养基中,培养72 h诱导其分化.同时设立miR-146a-5p抑制剂和阴性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内miR-146a及其靶基因的表达量,流式细胞术检测CD11b和CD14的表达来观察苯代谢物对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在连续观察的4年体检结果中,暴露组和对照组工人的白细胞计数(F=8.95 p=0.003)、血红蛋白(F=20.25 p<0.001)、丙氨酸氨基转氨酶(F=48.49p<0.001)和舒张压(F=10.12 p=0.002)共4项指标在该4年间存在着统计学差异;卡方检验发现,两组工人红细胞(x2=6.00 p=0.014)、工人血红蛋白(x2=29.50p<0.001)、丙氨酸氨基转氨酶(x2=34.31 p<0.001)和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x2=12.50p=0.006)异常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长期的混苯与噪声等联合作用也可能对健康损害产生协同效应.同时对暴露组和对照组工人进行的miRNA表达水平检测发现,两组的miRNA-146a表达水平有差异(补充分析的结果).为了解miRNA-146a表达变化与苯所致工人健康影响间的关系,我们采用单纯苯代谢产物氢琨对HL-60细胞分化影响的实验,发现氢醌可抑制PMA诱导的HL-60细胞CD11b和CD14的表达,呈剂量-效应关系,尤其是5.0μmol/L的氢醌可使二者的表达量分别减少44%和38%(p均<0.01);同时miR-146a的表达比对照组升高近2倍(P<0.01).[结论]长期低浓度苯及其同系物暴露对工人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尤其是多因素混合暴露时,而miRNA-146a可能是苯毒作用机制的调控因子之一.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旨在应用纳米定量构效关系研究方法构建一个可用于预测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对人正常肝细胞半数抑制浓度(IC50)的预测模型.[材料和方法]本研究选取16种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A12O3,Bi2O3, Cr2O3, Fe2O3, In2O3, La2O3, Mn2O3, NiO, Sb2O3, SiO2, SnO2, TiO2, WO3, Y2O3, ZnO, ZrO2),对其粒径(原始粒径
[目的]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使用10nM纳米金棒对小鼠TM-4细胞染毒24小时和48小时后均不引起细胞增殖毒性,因此本研究目的是研究纳米金棒(Gold nanorods)染毒处理后,小鼠TM-4细胞中的44个人鼠同源的印记基因表达水平变化情况.[材料和方法]所选择的纳米金棒水合粒径为(9-11) nm× (34-42)nm.我们选择了10nM对小鼠TM-4细胞进行染毒24小时处理.对照组除了未用纳
As Silica nanoparticles (SiNP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bio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fields, the adverse effects and toxicity research of SiNPs received more attention.In the biomedical applicat
[目的]纳米银在医药、化妆品领域有些广泛的应用.这些应用使得纳米银直接与人体接触,增加了纳米银进入人体、组织以及细胞的几率.体内研究结果表明纳米银可以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部组织.本文研究纳米银对大鼠原代星形胶质细胞的毒性,并通过相关蛋白的变化,寻找纳米银引起细胞凋亡的机制.[材料和方法]纳米银购自上海沪正公司,颗粒粒径20±5nm.通过检测Caspase酶的活性,以及流式细胞仪的方法测定纳米银对大鼠
纳米银具有显著优于银离子化合物的杀菌性能,在家庭日用产品、电子产品、食品包装、医疗器械等方面吸引了各方面的研发兴趣。与此同时,随着公众与纳米银产品接触机会快速增加,纳米银对于健康、环境和安全的影响受到了各国管理机构密切关注,学术界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迄今已有大量文献报道了纳米银的细胞毒性、动物体内分布和全身毒性,并在分子和细胞水平探讨了毒性产生的可能机制。我们实验室近年来与其他实验室合作,以小鼠皮
[目的]聚阳离子是一类主要的非病毒的基因转染载体,但是它的细胞毒性一直是阻碍其应用的主要问题.可还原降解的聚阳离子因其能够被细胞内的谷胱甘肽(GSH)降解,表现出了更好的生物安全性.所以亟需系统研究可还原降解的聚酰胺胺聚合物产生细胞毒性的作用机理.[材料和方法]我们采用迈克尔加成聚合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的不同双硫键含量的聚酰胺胺.两种胰腺癌细胞系应用于本研究中:Panc-1和Panc-28.细胞内G
[目的]随着纳米学科飞速发展,人类生活环境涌现越来越多的纳米材料.其中,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 carbon nanotube,MWCNT)在工程领域和生物医药领域均有广泛应用,但生物安全性评价远未完善.以往研究报道其在生物体内可能具有基因毒性和致癌性质,但其在雄性生殖方面的报道较少.本研究评价低剂量MWCNT对于雄性小鼠生殖健康的影响,并探讨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购买商业化的MW
在生物微环境中,纳米颗粒可与细胞作用而产生细胞毒性。这些过程有严格的时间与空间依赖性。纳米颗粒可经生物分子吸附、细胞摄入、表面分子脱吸附、与细胞内膜结构作用、降解、自由基产生、细胞响应与应答等生物与化学过程。从生物层面上,人们可以通过生物学方法和手段,观察和评价细胞和分子水平的效应与应答如细胞定位和转运、细胞器结构、信号通路、细胞氧化应激、细胞凋亡。观察的现象和得到的结论对了解纳米颗粒毒性的终点和
[目的]探讨无定型纳米二氧化硅颗粒诱导人正常肝细胞(HL-7702)细胞凋亡,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材料和方法]选用粒径约为60 nm的无定型纳米二氧化硅颗粒,以体外培养的人正常干细胞(HL-7702)为模型,分为对照组和纳米二氧化硅颗粒暴露组(暴露浓度分别为25、50、100和200 μg/mL),检测纳米二氧化硅颗粒表征.采用CCK-8试剂盒测定细胞活力;采用HE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吉姆萨染
[目的]六价铬化合物为Ⅰ类致癌物,但相关分子机制尚未阐明,本文拟探讨职业接触六价铬对工人线粒体DNA中MT-TF基因甲基化水平的影响,为阐明六价铬致癌机制提供数据,并为寻找新型生物标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浴酸消化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检测人群血铬水平,采用胞质阻滞双核微核法检测人群微核率,采用MassARRAY分子量阵列技术检测MT-TF基因甲基化水平.[结果]本研究选取57名手工电镀铬工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