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变研究及材料形态学

来源 :第八届全国固态相变、凝固及应用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jia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相变学者持续奋战,相变研究成果丰硕。展望取得的突破性的创新,如形核理论的创新。除特殊条件下,直接山起伏长大的Spinodal分解外,材料相变均以形核为开端,本文讨论了相变研究的展望及发展,介绍了钢中珠光体和马氏体的形态对力学性质的影响。
其他文献
添加V的2.25Cr-1Mo低合金钢具有高的高温强度、优异的抗氧化能力利优良的加工性能等优点,在核动力、电力、石油和化工领域的高温作业场合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用TEM和EDX技术,研究了2.25Cr-1Mo-0.25V钢焊缝中析出相在700℃。下保温一系列时间段的转变。结果表明,焊后空冷焊缝中的析出相为M3C,回火过程中析出相主要组成为M3C+M7C3+M23C6。长时间回火后,M3C发生球化并消火
用三维元胞自动机法(CA法)模拟纯铜在400℃以0.0005s-1的应变率发生动态再结晶(DRX)的过程。给出了母相和再结晶晶粒的平均位错密度随着应变量的变化规律;根据平均位错密度的变化研究了纯铜动态再结晶中形核、长大、动态回复和加工硬化等过程。模拟了纯铜动态再结晶过程中的应力-应变曲线及平均晶粒尺寸的变化规律;模拟结果与文献中的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本文将合金元素的再分配和不分配局部平衡(PLE/NPLE)模型引入到变形体系,建立热变形条件下Fe-C-X(X表示Mn,Si,Cr等一种或几种元素)合金铁素体相变的PLE/NPLE转变温度计算模型。并进行Fe-C-X合金的热变形γ→α等温转变实验,估测实验用钢的PLE/NPLE转变温度,实验估测值与理论计算值基本符合,均显示变形储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PLE/NPLE转变温度。
用物理气相沉积(PVD)方法沉积的亚稳态面心立方结构c-TiAlN涂层在高温下转变为平衡相c-TiN和密排六方h-AlN,从而使涂层的机械性能急剧下降,由于h-AlN和c-TiAlN之间的晶格错配大,导致该转变发生需要大的形核功。此相变过程需要亚稳态的c-AlN作为中间过渡相来完成。本文研究表明:TiAlN涂层热处理时发生调幅分解转变为c-TiN和c-AlN,从而产生时效硬化;在900℃于真空下处
由于具有优良的导电导热性能、良好的强度和疲劳抗力、耐腐蚀性能以及易于制造等特点,铜及其合金在电子、电力以及航天航空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采用金相分析、扫描电镜及能潜仪等分析方法对Cu-0.35Cr-0.14Zr以及Cu-0.35Cr-0.14Fe-0.47Fe-0.25Ti合金的铸态组织及其相组成进行了研究分析。
以热力学和动力学原理为基础的相场理论已广泛的应用与具体各类相变过程中的组织结构演变,成功预测了一些相变过程中微结构演化。然而,要使相场理论真正成为相变研究的有力工具,一些相场理论应用中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对相变普遍规律之间的关系尚需深入探讨,本文运用三维连续随机相场动力学模型进行计算机模拟,从探讨相场对相变的一般规律出发,对相场理论在一级和二级相变的规律特点应用,一级相变的形核以及二级相变的能量在相变
本文应用Pillbox模型和Zener方程讨论了强磁场影响下的先共析铁素体转变的形核和长大过程。计算结果表明,由于退磁现象的存在,先共析铁素体倾向于在沿磁场方向晶界上形核,而不易在垂直磁场方向的晶界上形核。
近年来,美国和欧洲国家出于对逐渐提高的安全标准以及降低汽车重量而减少CO2排放量的考虑,把发展新一代汽车用高强度、轻量化钢铁材料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已开发出的高强度钢和超高强度钢有低合金钢、双相钢、TRIP钢、TWIP钢和马氏体钢等。淬火分配(Q&P)马氏体钢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最早提出Q&P钢概念是美国的Speer教授等。Q&P钢的热处理工艺如下:将钢在单相奥氏体区或两相区(奥氏体
汽车用高强双相钢板的开发是实现汽车轻量化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为了推广高强双相钢在汽车上的应用,探索它的电阻点焊的微观组织具有重要意义,因为电阻点焊在汽车中广泛使用并且微观组织决定了点焊的性能,本文基于宝钢新开发的P590双相钢在不同焊接输入能量( Tw= 8.5kA, I w=10.1kA)下点焊接头各区域的,光学显微镜(OM)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H)微观分析,利用SO
马氏体相变的形核问题已有了几十年的研究,根据M.Cohen的均匀形核理论1,在Fe-30Ni合金中,均匀形成一个马氏体临界核胚,需要包含大约200万个原子,临界形核能垒约9×10-16J,由此推断,在Fe-30Ni合金中均匀形成一个马氏体核胚是不可能,为解释马氏体相变时,马氏体片的迅速形成和长大,一些非均匀的形核理论被提出2-5,如假设母相中预先存在马氏体核胚2;一定组态的位错可自发地形成马氏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