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变形条件下Fe-C-X合金γ→α相变的PLE/NPLE转变温度

来源 :第八届全国固态相变、凝固及应用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inzeng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将合金元素的再分配和不分配局部平衡(PLE/NPLE)模型引入到变形体系,建立热变形条件下Fe-C-X(X表示Mn,Si,Cr等一种或几种元素)合金铁素体相变的PLE/NPLE转变温度计算模型。并进行Fe-C-X合金的热变形γ→α等温转变实验,估测实验用钢的PLE/NPLE转变温度,实验估测值与理论计算值基本符合,均显示变形储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PLE/NPLE转变温度。
其他文献
利用热膨胀仪采用热膨胀法测定了CFB/M复相钢及其Nb微合金化钢的相变临界点Ac1、Ac3、Ar3、Ar1,同时测定了在不同冷却速度下连续冷却时的热膨胀曲线,研究了连续冷却转变过程中奥氏体转变过程和转变产物的组织和性能。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不同连续冷却速度下得到试样的组织形貌,借助显微硬度计测定了试样不同组织区域的显微硬度值。实验表明,微量Nb形成的第二相析出,可提高Ac1和Ac3,降低
本文研究了Fe-2.0Cu合金在连续冷却过程中的组织性能及第二相析出的变化。利用金相显微镜以及高分辨透射电镜研究连续冷却过程中的微观组织与沉淀析出,分析不同冷速对析出的影响,硬度与组织及第二相析出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冷却速度对铜的析出有较大的影响,在0.1℃/s连续冷却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第二相析出,以相间沉淀方式析出,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大析出物逐渐减少,对材料形成更强的强化作用。经过透射电镜
低碳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CFB/M)是一种综合力学性能优良的长寿命结构钢,强韧性优于单一马氏体的强韧性,为进一步细化晶粒以提高钢的强韧性,本文对CFB/M复相钢进行了Nb微合金化,采用Nb(C,N)阻止动态再结晶后的奥氏体晶粒长大,获得细小的原奥氏体晶粒,从而实现细晶强韧化,但在试验后来试验过程中发现Nb微合金化CFB/M钢具有组织遗传性,然而在采用循环加热淬火进行组织细化时需利用马氏体
本文以高强度船板钢为实验材料,1=船板钢不加钼,2=船板钢加0.2%钼,两种试验钢的其它成分相同。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上,在真空状态下将试样以20℃/s的速率升到1200℃,保温10min之后,以5℃/s的速率降到1100℃,以10/s速率,30%变形量将试样压缩,以3℃/s降到850℃,以10/s速率,30%变形量将试样压缩,然后分别0.2℃/s,0.5℃/s,1℃/s,3℃/
随着油气开采向着边远地区发展,管道运行环境将日益严酷;为保证管道能够安全地运行于地震带、滑坡、泥石流及永久冻土区域,管道设计要求运行管道具有更大的抗外来冲击能力。因而,传统的基于应力设计转变为应变设计,开发出"基于应变设计"方法。已有的研究表明,这类基于应变设计的抗大变形管线钢管(板)需要更高的抗压缩和拉伸应变能力;而管道压缩变形中关键的失效因素为纵向屈曲,因而钢管的纵向力学性能非常重要,需要较高
汽车排气系统凝结液腐蚀主要以点蚀方式腐蚀失效。由于我国汽油中S含量高,汽车排气系统出现的腐蚀相对国外严重。目前作为排气系统材料,已由原来的渗铝材料向不锈钢尤其是高性能铁素体不锈钢方向发展。
"渗氮+低温渗铬"的复合工艺称为复合渗铬。复合渗铬层是在消耗原渗氮化合物层的基础上形成的;在渗铬过科中,作为先驱层的渗氮化合物层处于"回火"状态,发生转变。本研究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及能谱仪(SEM/EDS)、透射电镜(TEM)研究了碳钢(20、45、T10钢)及纯铁经540--560℃离子渗氮5.5h所获得的渗氮化合物层在随后渗铬过程中的相变行为。
研究了一种低碳贝氏体钢中Al2O3-CaS型复合夹杂物对焊接热影响区的微观组织和低温冲击韧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在试验钢的焊接热模拟粗晶区(HAZ区)中观察得了以Al的氧化物为核心,周围包裹CaS的复合型夹杂物;这类Al2O3-CaS型复合夹杂物尺寸主要集中在1μm~3μm的范围内。焊接热模拟后试样微观组织中原奥氏体晶界轮廓较为清晰,晶粒尺寸在90μm左右;晶内有大量相互交错的针状铁素体和一定量的粒
添加V的2.25Cr-1Mo低合金钢具有高的高温强度、优异的抗氧化能力利优良的加工性能等优点,在核动力、电力、石油和化工领域的高温作业场合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用TEM和EDX技术,研究了2.25Cr-1Mo-0.25V钢焊缝中析出相在700℃。下保温一系列时间段的转变。结果表明,焊后空冷焊缝中的析出相为M3C,回火过程中析出相主要组成为M3C+M7C3+M23C6。长时间回火后,M3C发生球化并消火
用三维元胞自动机法(CA法)模拟纯铜在400℃以0.0005s-1的应变率发生动态再结晶(DRX)的过程。给出了母相和再结晶晶粒的平均位错密度随着应变量的变化规律;根据平均位错密度的变化研究了纯铜动态再结晶中形核、长大、动态回复和加工硬化等过程。模拟了纯铜动态再结晶过程中的应力-应变曲线及平均晶粒尺寸的变化规律;模拟结果与文献中的试验结果吻合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