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慢性肝炎沿革与发展(提纲)

来源 :首届中医肝病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zhide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联用技术,以天门冬酰胺和葡萄糖为Mail lard模式化反应系统对氨基酸和还原糖在形成丙烯酰胺中的作用进行研究,同时对丙烯酰胺形成过程中关键的反应中间体进行了确认,最终确立了食品中丙烯酰胺形成的化学机理。该机理的确认,对丙烯酰胺的风险性进行分析并相应采取预防措施奠定了基础。
目的: 研究高直链玉米淀粉(HACS)对因雌性激素缺引起的高胆固醇血症的影响.方法: 将36只Wistar成年雌鼠随机分为6组,5组老鼠进行双侧卵巢切除手术,分别喂食不添加(对照)和添加5%、10%、20%、30%的IHACS的饲料。另1组进行卵巢伪切除手术,喂食不添加HACS的对照饲料,实验喂养4 周后,解剖,测定血清和肝脏中胆固醇、甘油三酯浓度,肝脏胆固醇羟化酶(CYP7α)活性以及小肠、盲肠
脂肪肝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蓄积过多的一种常见临床现象。正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脂肪肝当属于中医学中的“积聚”范畴。笔者近几年在临床中诊治近300例脂肪肝病人,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防治体会进行阐述。
“治未病”是中华医祖岐伯学术思想的又一个亮点,对现代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治未病”作为指导思想。创立:养生保健一疏肝益肾清淤热-实脾-温阳化湿-重温肝阳为主体的乙肝防治轴链,对乙肝防治效果满意。尤其温阳化湿、重温肝阳法治疗无黄疸(或胆红素≤正常值2倍)性慢性乙肝疗效肯定。使机体免疫机能逐渐恢复,使肝阳得温、肝郁得疏、血瘀得消、痰湿得除、证侯减轻。显效率、有效率明显提高,远期疗效良
乙肝三级防治技术,依据中西医结合理论,总结近三十年有关乙肝防治经验整合而成。本文首先介绍了发明本技术的时代背景和理论依据,简述了乙型肝炎流行病学、发病过程及预后和转归。论述了中医“治未病”思想和预防医学对疾病的“三级预防”概念。阐述了乙型肝炎的治疗原则和本技术特点。详述了乙肝三级防治技术的具体措施及推荐药物、治疗方案等。乙型肝炎治疗是医学中的难题,本技术突出中医治未病思想,中西医结合,三级防治,预
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流行病学资料,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第三位,每年约有11万人死于肝癌,我国肝癌的高发趋势十分严峻,探讨和研究肝癌的防治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热点。近年来中医药预防、治疗肝癌的研究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现就如何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肝癌防治中的作用做一浅谈。
目的:探讨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3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3例采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治疗组在对照基础上加用自拟护膜厚肠汤。每日1剂口服,1个月为1疗程,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的临床表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14%;总复发率为65.0%,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较单纯西医立法疗效更好。
目的:评价清下消补四法二步、毒菌并治治疗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组46例用清下消补四法二步联合抗生素治疗,对照组46例以抗生素抗感染结合保肝、对症支持治疗。结果:研究组治疗后发热、腹胀痛、大便干结、腹膜刺激征。血清白细胞(WB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I)和腹水量、Child分级等均有显著改善,腹
本文结合临床及对中医经典著作相关论述的分析,提出慢性重型肝炎类似于“急黄”,病位在于脾胃,主要病机为虚实夹杂、寒热错杂、湿热互结于中焦脾胃,气机壅滞,痞塞不通。本病的传变规律根据体质、基础病变和诱因的不同,可向着寒化或热化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传变的结果即《内经》所说的“阳道实,阴道虚”。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Viral Hepatitis B,CH-B)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平均发病率为120~140/10万。本文介绍了现代医学的治疗现状和问题,分析了传统医学的治疗情况,阐述了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辩病问题,提出了目前临床上存在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