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乙肝三级防治技术理论探讨

来源 :首届中医肝病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weini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乙肝三级防治技术,依据中西医结合理论,总结近三十年有关乙肝防治经验整合而成。本文首先介绍了发明本技术的时代背景和理论依据,简述了乙型肝炎流行病学、发病过程及预后和转归。论述了中医“治未病”思想和预防医学对疾病的“三级预防”概念。阐述了乙型肝炎的治疗原则和本技术特点。详述了乙肝三级防治技术的具体措施及推荐药物、治疗方案等。乙型肝炎治疗是医学中的难题,本技术突出中医治未病思想,中西医结合,三级防治,预防和阻断乙型肝炎向肝纤维化和肝癌转化,经基础和临床观察可提高疗效。
其他文献
本文对松果体区域肿瘤外科手术入路进行了探讨,旨在使松果体区肿瘤的直接手术变为安全、有效,该部位肿瘤的全切率显著提高,良性肿瘤全切除可以痊愈,恶性肿瘤即使不能全切除也能明确病理诊断,为进一步综合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争取时间。
本文在保证对病变能得到恰当处理和保护脑组织的基础上,对减少手术通路损伤为目的的小骨窗(直径2.5-3.0cm)开颅手术消除颅内病变的临床实用性进行了探讨。
目的: 探讨铅对幼鼠血和脑组织铁及血红蛋白含量及学习记忆的影响及锌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16只受孕wistar健康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A组)、高铅组(B组)、高锌高铅组(C组)、低锌高铅组(D组)。从受孕第14日起分别给予相应饲料及饮用水,子代断乳后饲以与其母亲相同的饲料和饮用水。于生后8周测体重,训练AAR习得率、保持率和测全血及海马铅、铁、锌含量和血红蛋白含量。结果: 1、全血及海
本研究的目的即是对用线锯代替摆锯完成切割这一的新技术要点的可行性进行评价,实践证明,线锯穿过眶下裂--这一额颞眶颧开颅中简捷有效的技术改良,显著地简化这一切割过程,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目的: 观察边缘型维生素A缺乏(MVAD)对大鼠胚胎生长的影响。方法: 24只10周龄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MVAD组和维生素A充足组(Control)。于孕前三周开始分别饲以含维生素A(VA)400IU/Kg和6500IU/Kg的饲料喂养至处死。孕鼠分别于妊娠11、14、17、20天(dpc)(各3只)剖腹取出胚胎鼠,称重后处死并称取头(脑)重,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
目的: 探讨中性脂在维持肺的正常组织结构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以溶酶体酸性脂肪酶基因敲除小鼠(1al-/-)为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中性腊代谢被阻断的情况下,小鼠肺组织的病理变化;进而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1al-/-小鼠与野生型小鼠肺组织差异表达的基因,探讨中性脂代谢被阻断后1al-/-小鼠肺病理变化可能的发生机制。结果: 1.1al-/一小鼠存在明显的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加剧的慢性肺部炎症
本文采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联用技术,以天门冬酰胺和葡萄糖为Mail lard模式化反应系统对氨基酸和还原糖在形成丙烯酰胺中的作用进行研究,同时对丙烯酰胺形成过程中关键的反应中间体进行了确认,最终确立了食品中丙烯酰胺形成的化学机理。该机理的确认,对丙烯酰胺的风险性进行分析并相应采取预防措施奠定了基础。
目的: 研究高直链玉米淀粉(HACS)对因雌性激素缺引起的高胆固醇血症的影响.方法: 将36只Wistar成年雌鼠随机分为6组,5组老鼠进行双侧卵巢切除手术,分别喂食不添加(对照)和添加5%、10%、20%、30%的IHACS的饲料。另1组进行卵巢伪切除手术,喂食不添加HACS的对照饲料,实验喂养4 周后,解剖,测定血清和肝脏中胆固醇、甘油三酯浓度,肝脏胆固醇羟化酶(CYP7α)活性以及小肠、盲肠
脂肪肝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蓄积过多的一种常见临床现象。正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脂肪肝当属于中医学中的“积聚”范畴。笔者近几年在临床中诊治近300例脂肪肝病人,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防治体会进行阐述。
“治未病”是中华医祖岐伯学术思想的又一个亮点,对现代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治未病”作为指导思想。创立:养生保健一疏肝益肾清淤热-实脾-温阳化湿-重温肝阳为主体的乙肝防治轴链,对乙肝防治效果满意。尤其温阳化湿、重温肝阳法治疗无黄疸(或胆红素≤正常值2倍)性慢性乙肝疗效肯定。使机体免疫机能逐渐恢复,使肝阳得温、肝郁得疏、血瘀得消、痰湿得除、证侯减轻。显效率、有效率明显提高,远期疗效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