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煤球团内生还原气生产直接还原铁工艺及估算

来源 :中国金属学会特钢分会、特钢冶炼学术委员会2009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bus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煤为还原剂,采用了气基法还原工艺,回收硫和CO2.回收炉项气净化后作为还原气循环使用;反应温度≤1100℃;利用还原反应后气体余热来预热和干馏球团:利用了铁精矿粉和煤粉的高比表面积;煤的干馏气化促进了低温下碳的一次气化反应和直接还原反应;球团内煤干馏形成的半焦、焦炭起到了与高炉内焦炭不同的骨架作用。设炉顶气温度降到150℃,配煤218 kg,高炉煤气消耗约947m3时,DRI工艺能耗约333kg/t标准煤。可以用高炉煤气、城市垃圾气化气、低热值煤气和红焦、热DRJ等热量加热循环还原气。此工艺比高炉工艺节能约50%,减排CO 2约83%。比MIDI也X工艺(含球团耗能)节能约84kg标准煤。工艺简称:DRI-NHO。
其他文献
为在风洞中准确地模拟风洞风场与实际风场中紊流积分尺度的相似关系,结构模型的几何缩尺比通常要求为1/300-1/800。但复杂结构气弹模型的实际几何缩尺比往往控制在1/40-1/100,以减少模型制作难度和提高模型精度。这类大几何缩尺比造成紊流积分尺度的相似性严重偏离,因而必须对紊流积分尺度不相似时的风洞试验结果进行修正。本文从随机振动理论出发,导出了顺风向风振响应及风振系数表达式,进而研究了顺风向
以国际通用的低矮建筑标准模型TTU(德州理工大学)模型为考察对象,在汕头大学大气边界层风洞(STDX-1)中进行了1:15、1:30和1:45缩尺模型的风洞试验研究(同种流场中三种模型的对比试验和1.30模型在三种不同流场中的对比试验)。通过试验数据纵向(风洞试验与现场实地测量)和横向(各风洞间试验)的比较,研究了模型缩尺比变化对风洞试验结果的影响,证明了STDX-1风洞所采用的模拟技术能够较为准
在大气边界层风洞中对广州亚运会自行车馆进行刚性模型测压试验。得到了平均风压系数、脉动风压系数及极小风压系数,本文主要分析了两个主对称轴来流方向(风向角0°与90°)下的屋盖结构风荷载分布情况,以及全风向下的屋面测点体型系数;同时也进行了屋面典型测点的风致响应分析。所得结果可为结构设计提供风荷载依据,同时也为此类建筑的抗风设计提供参考。
在大跨屋盖表面局部区域,特别是迎风边缘区域和屋盖拐角区,风荷载会表现出明显的非高斯特性,如果仍采用高斯模型来描述,往往会产生较大误差.基于五种典型大跨度屋盖结构的风洞试验,本文对屋盖表面局部风压的高斯和非高斯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对第三阶、第四阶矩统计量归纳分析,给出划分高斯区和非高斯区的标准并对大跨度屋盖进行分区;同时,运用基于k-s检验的曲线拟合方法也得到风压非高斯分区,利用分区结果,得到保
大跨空间结构是风敏感性结构,其在风力作用下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通过布置在结构上的各种类型传感器获取的结构响应信息对风力作用下的大跨空间结构进行损伤识别是跟踪结构服役行为和发现结构薄弱部位的有效方法,也是结构健康监测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本文给出了风力作用下大跨空间结构损伤识别方法,首先,运用AR法模拟大跨空间结构风速时程;其次,运用加速度传感器和应变传感器的采集信息给出大跨空间结构的综合损伤
现代桥梁正朝着更大跨度,更纤柔的方向发展,大跨度以及超大跨度桥梁的结构刚度和结构阻尼相对较小,导致其对风的敏感性不断增加,对桥梁结构的抗风稳定性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从风致振动控制的结构措施着手,选择及优化几种常用的控制措施,最终确定新疆某大桥的综合抗风措施。
在风和雨联合作用下,斜拉索易发生大幅值振动一风雨激振,并在其表面形成上、下水线;而上水线的形成和振荡是斜拉索风雨激振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超声波可以实现液膜较小厚度的测量,因此本文利用超声波传播和反射原理,建立一套适应于斜拉索表面水线监测的超声波测试系统,对水线特征进行定量的分析研究。在风洞中再现斜拉索的风雨激振,在测量斜拉索风雨激振响应的同时;通过反射面旋转和定点两种水线测试方法,分析发生风雨
应用商业软件CFX及水力学模型,对莱钢六流连铸中间包钢水流场进行了模拟研究,分析比较了原型中间包和改造后中间包内钢水的流动状态。结果表明:增设V字挡墙并扩大湍流抑制器容积后,中间包内钢水流动状态得到了改善,钢水流动死区减少,活塞区增大,更有利于夹杂物的去除。
中间包在结构上设计成T型,且增加坝堰过滤器等,可以起到增加夹杂物去除率的作用。本文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T型中间包内结构设计,过滤器等进行评价。实验得出结论,钢液通过过滤器时,直通孔对钢液的约束使得钢液出现速度梯度,从而使得夹杂物速度方向改变与过滤器碰撞得以粘贴去除。坝堰的设计可以提高夹杂物的去除,且尽量缩短坝堰间距离,从而约束钢液,增加夹杂物的去除率。拉速对夹杂物去除的影响最大,降低0.4m/mi
低倍裂纹缺陷一直是困扰优钢生产的难题,通过对常见电炉优钢低倍裂纹缺陷分析,按照裂纹形态分别进行工艺调查研究,确定了中心裂纹、中间裂纹的产生原因和工艺环节,制定了恒拉速操的工艺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