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辨证论治头痛临证述要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king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头痛是临床常见症状,可以见于外感与内伤等多种疾病过程中.<伤寒论>创立六经辨证论治体系,在论治外感病的过程中,涉及了头痛的证治,临床采用六经辨证论治与外感、内伤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头痛,更切合实用.以下试述之,不当之处,请指正.1<伤寒论>有关头痛证治的回顾2<兰室秘藏>补出太阴、少阴头痛3六经头痛涵义辨析4六经头痛的病因病机5六经辨证论治头痛举要
其他文献
回顾近年来的文献资料,对温经汤在妇科的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加以总结.认为温经汤的临床应用范围日趋广泛,充分体现了中医学"谨守病机,异病同治"的原则.
张仲景(伤寒论》创立了六经辨证论抬体系,无论外感还是杂病,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本文将近10年来六经辨证论治内科杂病的情况综述于下。集近10年来中医药文献,总结六经辨证论治内科杂病的近况,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进一步分析得出结论.
本文通过对四逆散方证的来源、四逆散方证的历代研究、四逆散的功效、组方等理论问题做以梳理,对四逆散在古今临证实践中的应用做以回顾,对四逆散现代药理学实验研究、治疗疾病作用机制的探讨以及配伍规律的研究进行归纳、整理,以期对四逆散方证的理论、临床及实验研究方面做以全面的总结,为今后的研究打下基础、拓宽思路.
中凤病是由于脏腑亏虚,气血失衡,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其本质是本虚标实,急性期以内风、邪热、痰浊、血瘀、腑实等标实为主,恢复期及后遗症期V气血虚为主。不少经方在此病某阶段时恰对其证,故得到较多应用。现将近十年来经方治疗中风的应用情况作一综述。本文总结了近十年来经方在治疗中风病中的临床应用,以期对今后的运用有所帮助.
大黄蟅虫丸出自汉代医家张仲景的篇,由生大黄、黄芩、干地黄、蟅虫、水蛭、蛴螬、虻虫,桃仁、杏仁、芍药,干漆、甘草十二味药物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散结、缓中补虚之功效,用于治疗形体赢瘦、腹满不食、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的五劳虚极,内有干血之证.近年来人们对大黄蟅虫丸的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也颇多,疗效可靠,尤其在治疗肝病、血液病、皮肤病、外科病、妇科病、骨关节病,脂质代谢异常、神经精神异常等方面显示了优势.现就本
仲景以辨病、辨证、辨脉、辨治为核心,挈之精髓,明施治之准绳,理法方药,一贯始终,誉谓医坛之圣典,立医活人之示范,始汉至今已千百年不衰,其中科学的含金量不喻可晓.不仅为伤寒而设,实乃百病救治之向导,立法遣方之慈航,凡医学大成者,无不苦登长沙堂室觅寻真经矣.时下风湿类疾病弥漫或侵蚀着新世纪人们的健康,现代医学技术对风湿免疫的防治疗效难尽仁义,今就仲景中有关风湿病的辩治方法与方药应用略述如下,冀欲缓解目
中多出体现了两法或多法并用的规律,并且极大丰富了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内容.其中清温并用法是中多法并用中较为典型的一个,且在中体现的较为系统和全面,通过对中清温并用法的系统总结和归纳,并结合后世医家对清温并用法的理解和临床发挥,进行分析和归纳,有助于对清温并用法有更为清晰和全面地掌握.
临床中医读仲景书,第一目的就在于得其意趣,用其方法,以治疗疾病.身痛一症,见于多种疾病中,细绎身痛证治,将有助于余辈临床治疗身痛.倘能结合后世医家治身痛心法及余辈受心法启示后的的临床切身体验,则能在日后治身痛时,溯流寻源,举一反三,十分有助于扩展临床思路.清代医家陈修园十分强调读仲景书于无字处,今笔者限于学识,兹先从仲景书有字处入手,略探身痛治法,以为临床一助.不妥之处,尚祈教正.一、湿病身痛,二
通过分析中"疼痛"的治疗十法,揭示仲景对疼痛的辨治规律,所述疼痛涉及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外感风邪,湿邪入侵,用发汗去湿止痛法;阴寒阻滞用温阳散寒止痛法;实邪内积用通阳散结止痛法;水饮内停用逐饮止痛法;肝气郁滞用疏肝理气止痛法;热毒内侵用清热解毒止痛法;气滞血瘀用活血止痛法;脏腑经络亏虚用补虚止痛法;蛔动气逆的腹痛用安蛔止痛法等.治疗疼痛,谨守病机,很少见痛止痛;疼痛剧烈时,才适当加入止痛药,以缓
探讨了黑疸的名义、病机、治则治法以及与女劳疸的区别.认为黑疸既非病名,亦不属黄疸病的基本证型,而是黄疸病的变证之一,其因目青面黑、虽黑微黄而得名;多出现于黄疸病的后期,各种黄疸日久不愈,血脉瘀阻败浊,颜面肌肤失于荣养,皆可致黑疸;黑疸病机以血瘀为本,湿郁为标;其基本治法当以活血去瘀为主,温阳、去湿、行气为辅;女劳疸以额上黑为特征,黑疸之黑可累及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