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系相关论文
“内外转”是汉语早期韵图的重要分析范畴,对其含义的解释历来纷纭不一。本文以罗常培先生(1933)的主要元音高低说为依据,论证了内......
四、黄侃的《(广韵>声势及对转表》评析 《(广韵)声势及对转表》(黄侃著。冯蒸整理本)(笔者按:原文载《黄侃国学文集》,中华书局,2006,178......
诗、词用韵是汉语语音史研究的宝贵资源,周密诗、词用韵前人未做过系统研究。通过穷尽考察302首周密古体诗、词,并以鲁国尧的宋代......
宋代四川潼川诗人用韵中有歌豪通押现象,这可能是宋代潼川诗人本土方言语音的自然流露。学术界普遍认为现代四川话形成于元明以后,它......
参照宋代通语韵系。宋代潼川诗人用韵系统归纳为17韵部。它是受方言影响的通语韵系。即通语韵系在潼川的变体。17韵部中有较多的“......
【正】 《切韵》音系中最繁复的部分是三等韵,而三等韵中最扑朔迷离的则要算重纽问题了。在音韵学界已经对《切韵》音系进行了详尽......
本文穷尽考察宋代潼川府路81家诗人4434首诗的用韵情况,归纳出宋代潼川诗人用韵的17部系统,即阴声7部、阳声6部、入声4部,它与通语系......
本文的研究材料采自《唐代墓志汇编》一书所收集的唐代墓志铭。此书由周绍良先生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出版。该书收集了洛阳郊山等......
宋代潼川府路诗人用韵中存在着阴声韵与入声韵通押的现象.这一现象是当时实际语音的反映.......
归纳了韦庄诗歌押韵系统31部、词韵系统21部,综合诗词押韵系统共计34部,其中阴声韵14部,阳声韵10部,入声韵10部。通过将此韵部系统......
以普通话音系为参照 ,着重分析湖北新洲话声、韵、调系的主要特点
With the reference of Putonghua phonetic system, this pape......
依据情理推断,早期南戏的韵系是以温州方音为基础的,等到南戏之曲成熟为"宋人词而益以里巷歌谣"时,其韵系便向宋人词韵靠拢了,而从......
唐五代语音是汉语语音史研究的重要对象。唐代韵书韵图、对音译音材料以及大量的韵文作品等都是中古音研究的材料来源。前贤利用这......
本文穷尽考察宋代四川408家诗人22248首诗的用韵情况,归纳出宋代四川诗人用韵的17部系统,即阴声7部、阳声6部、入声4部,它与通语系统......
在现代赣方言中,吉安因其语音系统的简化不同于周围方言而倍受语言研究者们的重视。从研究来看,宋元时期的吉安语音,与《中原音韵......
<正> 反切和韵表的关系论者不一。韵表是怎样产生的?它与反切有何关联又其作用为何?是否可以根据宋元以后韵书所载的反切而说韵系......
上古汉语韵母系统的研究,自宋迄清,学者分析越来越细,至近人则集其大成,依考古审音两条路线,分为二十部上下或三十部上下。20世纪国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