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洛阳城相关论文
大遗址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它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真实体现,具有重大的历史、科学和文化价值。随着1982年历史文化名城保......
伴随着文化产业不断发展,传统文化的深度体验将会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趋势。隋唐洛阳城作为隋唐时期河洛文化中最辉煌的一部分,具......
全域旅游是旅游产业发展到现今崭新阶段的产物。对于洛阳市来说,推行全域旅游不仅能够提升洛阳的整体旅游形象,对洛阳旅游业的发展......
随着遗址保护和城镇建设的矛盾愈发剧烈,我国遗址保护领域中出现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这一新兴的规划类型。在我国,关于考古遗址公园......
自然地形环境是传统山水城市营造的灵魂,脱离传统营造环境谈遗产工作的保护或在城市营造过程中不关注大山水环境均无异于空中楼阁......
目的通过解析隋唐洛阳城里坊住宅的时空变化,探讨这一变化与环境的互动关系。方法采用出土墓志和文献资料分析、数据统计及动态分......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发展不断地跨越既定的建设界限,出现了大部分原本处于城市郊区的遗址,......
富原寺是古日本吉备国的佛教寺院。该寺院遗址出土的1件莲花纹瓦当,与隋唐东都洛阳城遗址出土的B型双瓣莲花纹瓦当相似,但又显个性......
位于城市核心区的遗址往往面临更大的保护压力。以隋唐洛阳城的规划为例,在"新旧共生、混合多元、公众参与、生态永续"的理念下,提......
城墙遗址公园被认为是目前保护城墙遗址最好的方式,但实际操作中出现普通公园化、古韵缺失等问题。本文以隋唐洛阳城南城墙遗址保......
大遗址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蕴含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信息,延续着城市的根脉。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大......
随着大遗址所占有的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对大遗址进行开发成为大众的普遍要求,而文化旅游的兴起使得对其进行旅......
本文以考古遗址的复原研究为出发点,选择隋唐洛阳含嘉仓遗址为研究案例,探讨大型遗址的复原研究方法。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的含嘉仓......
2010~2011年对应天门、永泰门及其南侧水渠等进行了发掘。应天门遗迹包括西朵楼、廊庑、阙楼和宫城南墙等。永泰门墩台基础由条形夯......
宣政门是洛阳隋唐城宫城南垣上五座城门之一,与崇庆门东西相对。宣政门为单门道结构,分为早、晚两期,早期为隋至盛唐前期门址,晚期......
该文论述了隋唐洛阳城"象天法地"、"天人合一"、"跨河建城"、"城苑一体"、"园居一体"的"山水城市"建设历史经验,以及加强都城保护,......
1996、1997年,在洛阳老城西大街东段发掘出隋唐洛阳城东城宣仁门的南门道遗址。此处门址的发现,为进一步确定隋唐洛阳城东城第二条......
<正>洛阳盆地群山环抱,地势险要。境内河流纵横,大的有伊、洛、、涧(谷水)四条,以它们为主干形成了密如蛛网的水道。洛阳诸水,以......
<正> 1995~1997年间,在配合洛阳市基本建设的过程中,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队分阶段发掘了隋唐洛阳城的西隔城东西两垣......
2012年1~3月,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隋唐洛阳外郭城洛北里坊遗址区范围内清理了12座窑址。窑室平面多为马蹄形,由操作坑、窑门、......
本文结合多种历史文献及近50年来隋唐洛阳城遗址考古发掘资料,对杜宝生平、《大业杂记》成书年代及其版本源流,尤其是书中所记东都......
以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为依据,并结合隋唐长安城的布局进行比较分析,认为隋唐洛阳城的设计思想主要体现为五点:以京师长安为摹本;加......
2001年,对位于隋唐东都洛阳城东宫北垣上的重光北门遗址进行了发掘,发现门址、路土、封门夯土和城墙等各类遗迹,出土一批重要遗物......
古今兴废事,且看洛阳城。一座城市从兴起发展到鼎盛,再到逐渐衰落,印证着诸多社会因素的变化。古代的都城,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的代表,因此......
日本九州大宰府出土的莲花纹砖和隋唐洛阳城出土的莲花纹砖, 二者的质地、制法、功用相同, 皆以莲花为主体花纹且外绕蔓草纹和联珠......
近年来宁仁坊遗址的考古工作,较为清晰地揭露了隋唐洛阳城里坊的形态结构:里坊平面近方形,边长接近当时1里;四周设坊墙,每面墙正中......
中国传统的山水环境营造观念是我国几千年来古人在城市空间环境塑造上留给我们的精华。本文基于传统山水环境观,尝试从隋唐洛阳城......
依据文献资料,对隋唐洛阳城选址、格局以及当时的城市水系进行探讨,从自然河道、人工渠网及城市内百余处私家园林的理水特点,分析在隋......
从运河角度考察城市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所发挥的商业职能,试图从中揭示东都洛阳城在隋唐时期的城市面貌和经济状况,加深对隋唐时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