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公主相关论文
《契丹王朝——内蒙古辽代文物精华展》集中反映了1949年以后内蒙古地区辽代考古的重大发现。本文总结了该展览主创人员在形式设计......
“摩竭”是唐宋辽金时期比较流行的器物造型和纹饰样本之一,尤其在辽代更为典型,契丹民族将游牧民族的草原风格与自唐承袭而来的摩......
辽朝建立后,占据了中国的北方。当时,北宋王朝无暇也无力经略西域,与西方贸易主要走海上丝绸之路,契丹则在陆路,通过草原丝路与西......
<正> 半个多世纪以来,国际上对伊斯兰玻璃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近年来我国出土了11批、30余件器形完整、且有......
辽代契丹人的冠帽、鞋靴与佩饰考述张国庆一、契丹人的冠帽辽代契丹人不论男女,均有顶冠戴帽的习俗。契丹人的冠式主要有以下几种:金......
<正>辽王朝是由契丹人建立的以契丹族为主导、汉族居重要地位的多民族国家。《辽史·仪卫志》记载:"辽国自太宗入晋之后,皇帝与南......
<正>耀州窑耀州窑是中国古代北方著名的窑场之一,始烧于唐代,五代时期初具规模,北宋中期以后达到鼎盛,形成了以黄堡镇为中心、囊括......
<正>一、辽代玉文化发展五代末期北方契丹民族逐渐壮大,首领耶律阿保机于公元916年建立了统一的政权,历史上称为辽,辽与随后建立的......
<正>公元十至十二世纪,在中国大漠南北建立辽代政权的契丹民族,创造了极富民族特色的金银器艺术。它体现契丹贵族的奢华生活,反映......
<正> 1986年夏,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哲盟文物考古工作者联合发掘了辽困公主与驸马萧绍矩的合葬墓墓中除出土大批珍贵文物之外,......
<正> 2000年8月,西方媒体对地处我国内蒙古哲里木盟的陈国公主墓进行了详尽报道,并称其为"契丹文化奇迹"。这是中国迄今首次发现的......
这是中国迄今首次发现的辽代未经盗扰的皇族墓;西方人称它是"契丹文化奇迹"。德国人发掘出的公元前14世纪希腊迈锡尼国王的黄金面......
<正>有辽一代(907—1125),作为北方游牧民族的契丹人,本身并无用玉之传统,在政权建立之后,统治者采取了"因俗而治"的政策,接受并引......
<正> 西辽河上游,是契丹族发祥之地。新秋九月,我们溯流而上,来到西辽河上游科尔沁草原访古,参观了奈曼旗辽代陈国公主与驸马的合......
<正>2018年9月21日至11月20日,由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和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承办的"金色记忆——中国14世纪前出土金器特展",......
<正>1986年6月至8月,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工作者在当时的哲里木盟博物馆和奈曼旗王府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密切配合下,对......
<正> 1969年定县博物馆(今定州市博物馆)发掘的两座北宋早期的塔基地宫——太平兴国二年(977年)静志寺塔基地宫和至道元年(995年)......
<正>1986年,在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发掘的辽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出土一合“陈国公主墓志”,该墓志为灰沙岩质,呈正方形,边......
我国出土大量金银器的制作,工艺多以花丝、錾刻、镶嵌、鎏金为主。金银细金工艺历史悠久,世代传承。这门传统特种技艺是中华民族宝......
<正> 1985年7月,内蒙古哲里木盟奈曼旗青龙山镇修建大苹果基地水库时,发现一处辽代墓地,当地文化部门及时派员进行了调查和保护。1......
<正> 相对于我国古代独具特色的玉器文化而言,水晶以其晶莹剔透的物理属性,自古以来就赢得了人们的喜爱。至东汉佛教传入我国以后,......
试论辽代葬俗中的金属面具及相关问题刘冰在以往发现的辽墓中,经常有墓主人配戴金属面具和金属网络的情况。这同宋人文惟简在《虏庭......
<正> 辽代因俗而治,百官分为北面和南面两大体系。《辽史·仪卫志》记服饰制度称:"北班国制,南班汉制,各从其便焉。"所谓国制,就是......
<正>作为中国北方一个极为特殊的王朝,辽朝对中国的一大贡献是推行了"一国两制"。如今,在河北、内蒙古、辽宁等地的辽代墓葬里,那......
“事件”和”消息”,这两个在现代汉语中极为寻常的名词,在古代文物里却有着与今意风马牛不相及的涵义。那么,古代文物中的“事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