筇竹相关论文
在云南省大关县木杆镇选择4种筇竹林分类型:天然筇竹—阔叶树混交林、天然筇竹—山茶混交林、天然筇竹—人工黄皮树混交林、人工筇......
‘花秆筇竹’是由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筇竹(Qiongzhuea tumidinoda)变异植株经进一步分离、移栽、培育而成的竹类新品......
筇竹(Qiongzhurea tumidinoda)是中国西南地区特有竹种,是国家三级保护的稀珍竹种,其笋品质上乘,被誉为“笋中之王”。云南省昭通市是筇......
基于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利用文献计量分析及统计学方法对筇竹研究文献的数量、来源期刊、论文第1作者及其机构、主要内容等进行......
以滇东北4种类型筇竹林分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各类型筇竹林土壤在0~20、20~40、40~60 cm土层深度中的土壤C、N、P含量及其化学......
水富市是昭通市筇竹资源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通过对水富天然筇竹林随机布设样方进行调查,统计分析了乔木林郁闭度对筇竹地径和......
为分析KCO家族基因在筇竹钾运输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本研究以筇竹实生苗(2年)为试材,利用RACE技术,克隆出KCO家族基因,命名为QtKCO1 (基因登......
期刊
以大关县3种土层深度0—40 cm、0—80 cm和0—120 cm的天然筇竹林为研究对象,在个体水平上研究了竹子构件生物量分配特征及其与土壤......
筇竹(Qiongzhuea tumidinoda)是中国特有珍稀濒危植物,是滇东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中灌木层的主要植物,筇竹笋是当地农民重要的经......
云南省水富市是筇竹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当地将发展筇竹资源作为竹产业发展的目标之一.文章通过调查水富市筇竹资源的发展现状,认......
[目的]为探究筇竹秆对不同土壤水分和养分条件的适应策略,本论文研究了不同土层厚度生境中的天然筇竹林竹秆解剖结构变化规律,旨在......
筇竹是优良的笋材两用竹种,为了解筇竹笋在生长过程中营养成分的变化,分析测定了3个不同出土高度(5~10 cm1、0~20 cm2、0~30 cm)筇竹笋的......
筇竹是受保护的珍稀濒危竹种,为我国西南地区特有,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昭通市。筇竹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长期以来由于不合理的利用,致......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云南省昭通市8个县和四川省2个县的10个筇竹自然居群的11项形态性状进行了研究,探讨其形态多样性水平。结果表......
我国是世界上竹子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竹类植物的栽培和利用历史悠久,在人们的衣食住行、经济和生态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具有显著的......
筇竹为珍稀笋材两用混生竹,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本研究对筇竹种子进行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的萌发实验,并培育实生苗发笋后,利用空......
试验地位于秦岭北麓的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内,海拨510—525m,属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夏秋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13.2℃。极端最高气温42.4℃,极......
简述了筇竹家具的现状及筇竹家具在材料、知觉、文化和加工工艺方面的基本特征;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和方法,从功能、形态和表面装饰三......
为建立高效的筇竹SSR反应体系,以筇竹新鲜幼嫩叶片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模板,研究了影响SSR反应效果的因素,包括Taq酶、Mg2+、dNTPs、......
筇竹(Qiongzhuea tumidinoda),属禾本科筇竹属植物,中国西南地区特有珍稀保护濒危竹种,具有较高的经济、生态和观赏价值。通过野外调......
以筇竹种胚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通过无菌体系的建立、丛芽诱导增殖、生根培养研究其组培技术,筛选移栽介质。结果表明:在组培......
研究了不同坡位(上坡位、中坡位、下坡位)的筇竹无性系种群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坡位不同对筇竹无性系种群生长的影响程度不同,随......
通过对杉树乡在林业建设中所走过曲折道路,最后找准了以本地所特有的筇竹和方竹作为产业大力培植,走以竹产业为主的生态建设之路,......
利用当地筇竹开花的机遇,进行了播种育苗研究,总结出一套筇竹实生苗培育技术,培育苗术100余万丛,有效的保护了筇竹种质资源和服务生产......
对筇竹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 ,结果表明 ,筇竹竹笋出土时间持续 60d左右 ,以4月上、中旬最为集中 ;竹笋—幼竹高生长时期为 ......
对筇竹无性系地下茎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1采用形态特征、组织发育成熟度和生理活动的规律综合判断竹鞭相对年龄 ,具有准确、实用......
筇竹是优良的笋材两用竹种,为了解筇竹笋在生长过程中营养成分的变化,分析测定了3个不同出土高度(5~10 cm、10~20 cm、20~30 cm)筇......
对大关县乔木-筇竹群落、灌木-筇竹群落和筇竹-草本群落3种群落,采用二元属性数据测度方法进行了生物多样性的调查。结果表明:3种......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云南省昭通市8个县和四川省2个县的10个筇竹自然居群的11项形态性状进行了研究,探讨其形态多样性水平。结果......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云南省昭通市8个县和四川省2个县的10个筇竹天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筇竹居群遗传多样......
本文对筇竹种子特性和实生苗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1筇竹的种子长 1.0 4~ 1.4 5 cm ,直径为 0 .6 9~ 1.14cm:种......
研究筇竹开花结实特性的结果表明:(1)开花筇竹林分呈零星斑块状分布,且开花的区域和面积有逐年扩大的趋势;(2)筇竹3月下旬始花,4月初进入盛花期......
依据Harper的构件结构理论 ,从群落和个体两个水平上研究了筇竹无性系种群的生物量结构与动态。结果表明 :(1)筇竹无性系种群分株......
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筇竹2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筛选出10对多态性和清晰度较高的引物组合,共获得680个AFLP位点,其中......
通过实地走访与发放问卷的形式,对筇竹生物多样性保护地与非保护地居民进行了生态补偿知识的系统调查,并在比对不同区域居民基本情......
镇雄县分布有筇竹2439.33hm^2,占全县竹类资源6133.313hm^2的39.8%。筇竹为笋材两用竹,具有十分广阔的开发前景。分析了筇竹的致危因素,提......
筇竹(Qiongzhuea tumidinoda),属禾本科筇竹属植物,中国西南地区特有珍稀保护濒危竹种,具有较高的经济、生态和观赏价值。研究了云南......
筇竹(Qiongzhuea tumidinoda)又称罗汉竹,属于国家三级保护的两个珍稀竹种之一,为西南地区所特有。其笋味鲜嫩,营养丰富,是云南省主要的......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筇竹(Qiongzhuea tumidinoda)叶片进行了解剖学研究,并对其显微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筇竹叶片表皮细胞长5.......
为了研究钾转运载体HAK家族基因在竹笋以及竹子运输钾的特征,以筇竹实生苗(2 a)为研究材料,克隆出钾转运载体基因,命名为CtHAK1(基......
以滇东北4种典型筇竹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筇竹林凋落物储量及持水性能,从而为滇东北筇竹林生态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将筇竹从四川省西昌市雷波县地区引种到成都平原,稍加保护,然后观察其生长特性的变化,在引种地划分10×10m^2的样地,比较两地筇竹......
采用不同浓度的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条件,对筇竹进行渗透胁迫处理。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增强,筇竹种子的日相对萌发率、发芽率......
以筇竹实生苗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系统研究不同容器材质、容器规格与缓释基肥施入量3个试验因子对1年生筇竹容器苗生长的......
筇竹是中国的特有竹种,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有许多记载,不仅具有多种使用功能,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文章对有关筇竹及筇竹杖的......
以不同类型的筇竹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生长量及土壤养分含量,研究不同混交模式对其生长量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