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边相关论文
“不是一名散文新秀。只知道她是四川人,最早的知识青年,支边到云南,目前在楚雄地区文联工作。”——摘自《人民文学》作者简介。我的......
如今在团场很少见到马车,它早已被淘汰了,只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团场拖拉机和汽车少,拉运货物全靠马车。那些......
1992年,11岁的贾慧荣跟随父母支边来到了五师八十三团,2000年参加工作,在团中学担任体育教师。她热爱自己的体育事业,更热爱培养她......
好作品,刻骨铭心,滋养心灵,值得一生品读,甚至改变你的人生——编者寄语上世纪60年代初,我在新疆一个农场的生产连队里当会计。连......
与诗歌相识、相知、相爱,无论是支边,还是返乡,罗鹿鸣都心存感激,诗歌恰如他生命的火焰与春天,给他信心和力量。罗鹿鸣的诗歌创作在经历......
"知识青年"是一个具有明显时代印记的名词。半个世纪过去了,当年支边下乡、接受再教育的千百万青春少年已变成两鬓斑白,然而,他们......
2017年8月23日,我送丈夫曹龙勤赴新疆支教。2018年8月23日,我跟随丈夫一起援疆支边。亲朋好友问我,你俩这是干啥呀?一个人去还不行......
章德益作为新边塞诗歌发展中的代表性诗人之一,对新疆兵团农垦生活与新疆风景的发现是历史的必然与偶然,在历史的视域里,支边的经......
江苏省移民支疆的顺利进行,得益于民众动员的有效实施。为了把有种种顾虑的青壮年动员到地广人稀、劳动力缺乏、经济文化相对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