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相关论文
本文在研究国内外关于环境资源、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价值系统和评估方法的基础上,试图构建旅游资源价值分类系统,并以......
2010年10月17日至20日,省林业厅在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举行厅直属系统自然保护区领导干部培训班。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高攀,厅党组......
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82年,地处陇西黄土高原沟壑区,是以原始云杉林和马麝等野生动物为保护对象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
本文指出了兴隆山自然保护区内丰富多样的生物物种资源与遗传基因特征,尤其是在我国偏远的西部地带有这样的生态保护区是非常少见......
桦林是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类型的重要组成之一,据兴隆山保护区资源本底调查情况,桦林占整个林地面积的43.4%.......
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后续产业,提出了"三个开发"的发展思路,即旅游开发、野生动物马麝驯养繁......
我叫马宝贵,现年46岁,回族,1979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现任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兴隆山管理站副站长.具体负责兴隆山自......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西部主要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探索研究西部地区 ,特别是陇东黄土高原区生物种类构成、植......
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属偶蹄目、麝科、麝属.在所有麝属动物中体型最大;两性均无角,雄性上犬齿发达或獠牙状,露出唇外;全身......
运用固定面积法调查了青NFEBD林三个主要演替阶段森林(阔叶林、混交林和针叶林)的鸟类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混交林中鸟类物种数......
兴隆山保护区杜鹃属植物大多分布于海拔3 000m左右,为适生于冷湿生境的植被类型,是亚高山针叶林带与高山草甸之间的稳定原生群落,......
对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等生物多样性开展了不间断地连续监测工作,全面掌握了保护区生态环境现状,生......
简要介绍了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现状,分析了保护区森林火灾发生的原因及种类,重点从5个方面论述了兴隆山自然保护区预防森林......
对于有形市场上的商品和服务,传统的经济学通过供给需求曲线解释了价值的影响因素。但是传统的方法却不能准确评估不能在市场交易......
在效用价值论和可持续价值观下建立了旅游资源总经济价值分类框架。具体分析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的利用方式,建立其总经济价......
于2006~2007年9~10月间采用样线样带法研究了甘肃兴隆山自然保护区马麝的秋季生境利用特征,共布设286个空白对照样地和55个利用样......
于2001年3月—2002年1月,采用焦点取样法对甘肃兴隆山自然保护区麝场圈养马麝的刻板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麝场的圈养马麝有......
于2006年3月和2007年4月,采用样线样带结合调查法,在甘肃兴隆山自然保护区对野生马麝(Moschus Sifanicus)的春季生境选择和栖息地......
本研究于2006~2007年的冬季(11月~12月)在甘肃兴隆山自然保护区开展,计测了马麝冬季生境的海拔等17个生态变量方面的特征,并比较了其......
指出了兴隆山自然保护区自然环境具有明显的植被垂直带谱,包罗了从温带到寒温带的景色,是欧亚大陆从温带到寒温带主要植被类型的缩......
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3年连续性地、针对性地对兴隆山保护区扁刺蔷薇、峨嵋蔷薇及黄蔷薇植物在不同物候期的观测,总结了观测物......
2006—2008年夏季(7—8月),对甘肃兴隆山自然保护区马麝(Moschus Sifanicus)的栖息地特征和夏季生境选择格局进行了研究。用Mann-W......
本文在分析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湿地资源、湿地环境及湿地功能的基础上,针对目前保护区湿地资源保护管理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
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的游客行为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的游客以中高等学历的男性中青......
以甘肃省兴隆山自然保护区为案例,用包含旅行时间价值的总旅行费用和游客实际旅行费的估算两种方法对游憩价值评估进行了分析。结......
通过连续4年对兴隆山保护区青杆、油松、落叶松、白桦、山杨等5种乔木,辽东栎、灰栒子、珍株梅、紫丁香、花楸、山梅花、甘肃小檗......
对旅行费用法进行分析,并评估甘肃省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的游憩价值。结果表明,用增加的旅行费用与总旅游人次建立的旅游需求函数模型......
指出了自1996年王香亭主持进行了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本底调查外,已多年未进行过野生动物当地资源调查。于2017年1~12......
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对甘肃省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非使用价值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评估与分析。研究表明,1)兴隆山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