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领相关论文
清中期为解决八旗佐领袭职过程中屡奏不绝的争讼现象,统治者依据佐领根由册、袭职家谱及实录、无圈点档等制作了数以千计的佐领印轴......
<正> 清朝是满洲民族建立的政权,八旗制度是其存在的基础。八旗制度是统辖以满洲人为核心的旗人行政组织,同时也是军事组织。入关......
[关键词]八旗制度,军事职能,行政职能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0)03—0070—03 八旗制......
八旗汉军是清代八旗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天命十一年 (1626)皇太极即位以来,后金与明朝的战争不断扩大,被俘和归降的汉人激增;为......
司法审判是清代各级地方政府的基本职能,各省督抚藩臬、道府、州县构成清代司法审判体制的基本网络。顺天府是清代特别行政区,旗民......
麟庆(1791——1846),字伯余,一字振祥,号见亭,姓完颜氏。他的一生经历了清朝由盛到衰,即康乾盛世处于尾声时期。从他的生活环境、......
<正> 鸦片战争以前,东北边疆少数民族居住的吉林和黑龙江将军辖区内,出现了十余所满文学校。清代官书对此记载甚少。汉族流人笔记......
阿勒楚喀副都统最初称拉林、阿勒楚喀副都统,后分为拉林、阿勒楚喀两副都统。不久裁撤拉林副都统,只单设阿勒楚喀副都统。然而清......
[摘要]为了巩固统治,清廷在入关后即确立了对八旗的“恩养”政策,但随着八旗人丁的大量繁衍以及物价上涨、奢靡日甚等原因,八旗生计日......
[摘要]八旗军队是维系清朝稳定的重要支柱。清朝统治者非常重视八旗兵的挑选。清入关前后,八旗挑甲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原先的按丁......
对于布特哈八旗的建立时间及牛录数额这两个问题,学界一直有所讨论,并形成了多种说法。相关档案材料显示,清代布特哈八旗的建立,其动议......
本文首先讨论汉军旗人在清代满汉关系中的地位,进而通过对"三藩"特别是尚可喜与汉军旗的关系及其家族的编旗经过揭示了以下问题:一......
天聪九年(1635),后金汗皇太极将女真族名定为满洲(今为满族),以后编入八旗的东北边地居民,被称为“新满洲”。清政权入关后,为了反......
《闲窗录梦》是一部道光时期的满文日记。作者穆齐贤在日记中详细记载了其在悖亲王府供职的情况,因而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对这部分......
1636年清朝建立后,在内蒙古各部推行扎萨克旗制度。所谓的扎萨克旗,要具备以下三个要素,一是钦定的扎萨克王公即旗世袭统治者,二是......
清朝入关后在直隶建立庄屯,不仅出于财政需要,也暗藏政治动机。直隶旗人群体构成复杂,其中投充人口存在“一丁遮百户”的现象,使直......
满族是以建州女真为主体、兼收部分周边相关民族而形成的一个民族共同体。乾隆年间敕修的《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确认了高丽43姓融入......
鄂伦春族是东北地区世居的少数民族,其人善捕猎,精骑射。清末民国时期鄂伦春族分为四路,即库玛尔路、毕拉尔路、托路和阿里多布库尔路......
幼丁富勒亨额五十九岁,伊妻五十六岁。弟幼丁西岭阿五十七岁,伊妻四十四岁。富勒亨额堂弟披甲额愣图五十岁。富勒亨额堂弟由披甲革退......
清那佐领:正黄旗清那佐领下原任披甲德贵之妻孀妇七十一岁。长子由披甲因残革退闲散尤勒敦四十五岁,伊妻三十六岁;次子幼丁额林四十......
原铁道部长郭维城将军,满族,奉天义州(今辽宁省义县)人。郭,满姓为富查哈拉。郭维城的先人原在东北,清初时随清军入关,隶京内务府镶黄旗,后......
<正> 雍正帝(1673—1735年)是清朝前期一位强有力的皇帝。他在位期间(1723—1735年),取消议政处,打击旧贵族,设立军机处,加强中央......
鄂伦春族是世居东北大小兴安岭地区的少数民族,其人善捕猎,精骑射。民国时期鄂伦春族依旧分为库玛尔、毕拉尔、托河及阿里多布库尔......
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馆藏4方鄂伦春佐领图记中,鄂伦春正白旗第一佐领图记的材质为青铜,其余为黄铜。通过分析研究发现,4方图记的背......
清雍正时期对鄂伦春族管辖力度逐渐加强,把原来松散的鄂伦春部落用旗佐制度进行整合。民国政府依然沿用旗佐制对鄂伦春人进行管辖,......
从历史上看,八旗制度的形成,与满洲封建化的过程大体同步,两者互为表里。换言之,八旗制度是它的外壳,而封建领主制是它的内核,八旗......
叶赫那拉家族及其代表人物,与清朝皇族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清朝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在清初的统一战争及政权巩固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历史......
本文旨在研究与清代"三姓"副都统衙门等相关的、目前尚有缺憾的重要问题,即清初赫哲族编组佐领开始的时间问题;赫哲族大迁徙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