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伶相关论文
茶余饭后,品赏一些改诗的故事,不仅启人心智,其浓郁的趣味也给人以精神享受。 改诗出差错 宋代大作家苏东坡,有一次看到宰相王安......
<正> 1940年12月底,宋之的《雾重庆》在重庆上演。它惊动、感奋了无数观众。因广大群众的要求,至1941年1月中旬,该剧仍在重庆继续......
自夏衍的《上海屋檐下》、于伶的《女子公寓》、柯灵与师陀的《夜店》之后,描写上海市民社会的话剧已经多年不见,邵宁的剧作又延承......
上海剧艺社在中国话剧史上的重要贡献与其颇富现代意味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息息相关。上海剧艺社的经验教训说明,组织管理的职业......
我非常喜欢傅葆石先生的《灰色上海》这本书,并不是因为他正面评价了我的父亲李健吾,而是他选择的写作角度:从完全个人的道德角度来观......
为挚友改诗 郭沫若、夏衍和著名剧作家于伶都是好朋友。1942年于伶过37岁生日,大家欢聚一堂为他庆贺,夏衍即席赋《赠于伶》......
我和祖光有很多画家朋友。 有一次他和我商量,想举行一次“敬老”宴会。他想请的客人是齐白石、于非暗、欧阳予倩、梅兰芳、夏......
于伶是上海孤岛时期话剧创作的代表作家,他这一时期的剧作寓庄于俗,寄俗于诗,体现了"诗与俗化合"的风格特征。这种风格特征与孤岛......
左翼戏剧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包括了戏剧运动、演出实践和剧本创作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于伶在这三个方面都有着重要贡献,他的一生是为......
于伶是一个现实主义剧作家,他从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出发去观照生活,由此引发诗的激情。这种责任感和激情是构成其剧作诗意的坚实基础......
上海“孤岛”,是在日军包围圈中的上海英法租界,在这片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区域里,话剧却走向了意外的繁荣;上海剧艺社(以下简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