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LP标记相关论文
本研究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Lespinasse等构建的巴西橡胶树遗传图谱中2个连锁群上15个标记位点进行了物理定位,并将这些标记位点......
以直链淀粉含量(AC)中等的CT9993和泰国优质的香软米KDML105杂交产生的152个重组近交系(RIL)为材料,构建了含83个RFLP、69个AFLP和......
以含有抗白粉病基因Pm4a的Yuma/ 8 Chancellor为抗病基因供体亲本 ,以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扬麦 5号、85- 85、扬麦 158为受体亲本和......
运用RFLP技术 ,采用集群分析 (BSA)法进行了甘蓝显性雄性不育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研究 ,结果表明 ,该显性不育基因与RFLP标记pBN11......
以粳稻Azucena为父本与籼稻IR64杂交发展的一双单倍体(DH)群体,与籼稻IR1552杂交发展的一重组自交系(RI)群体为材料,应用分子标记图谱对2......
在由227个组合组成的珍汕97A×(珍汕97B×密阳46)F6测交群体中,构建了由115个RFLP标记组成的连锁图。应用QTL分析方法,定位控制水稻CMS......
RFLP标记Xbcdl231-2A与Pm4a基因共分离,按探针BCDl231两端的序列,设计出3个PCR扩增引物P1、P2、P3,并分别组成两对引物组合(P1+P2;P2+P3),以......
大豆是由古四倍演变而来的二倍体作物(Lackey,1980),其基因组大小为129×109~181×109bp之间(Arumanagathn,1991).由于大豆......
用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的近等基因系CBB23与其感病轮回亲本金刚30(JG30)杂交,构建了包含2562个单株的F2作图群体.用水稻白叶枯病......
采用田间育性鉴定和RFLP分子标记的方法对玉米C型胞质不育的恢复基因进行了研究.田间育性结果表明,玉米C型胞质不育有两对重叠恢复基......
;采用54个玉米RFLP探针和3种限制性内切酶(BamH I、EcoR I、HindⅢ),共计145个探针/酶组合,检测了在我国南方玉米区广泛利用的41份......
应用RFLP、SSR、AFLP对大豆重组近交系群体NJRIKY的201个家系进行分析.根据RFLP标记的分析结果,通过模拟群体抽样标准法(SPSC)对试......
【目的】探讨RFLP分子标记在杂种优势预测研究中的作用。【方法】在利用分子标记划分玉米杂种优势群的基础上,选用在我国南方广泛推......
用12个水稻亲本按NCⅡ设计配组32个F1杂种,以汕优63为对照,研究播始历期、株高、穗长及产量因素等8个性状的杂种优势;并以12个亲本......
利用小麦W7984和 Opata85作亲本,通过一粒传而获得F7重组近交系(RIL)群体.对该群体的114个株系分别在正常供磷和低磷胁迫下探讨小......
水稻穗颈维管束数及其与穗一次枝梗数之比(V/R)是与籼粳分化有关的重要性状.采用籼粳交(圭630/02428)杂种F1花药培养获得的DH群体,......
利用RFLP标记对秋稻品种Dular的三交(南京11//Dular/2533)的F2群体与籼粳品种的测交F1进行了单株带型鉴定,并对广亲和性的表达进行......
比较遗传学研究表明,禾本科不同基因组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同线性和共线性.对水稻(Oryza sativa L.)这一模式植物与其他禾本科植物的......
本文综述了同工酶、RFLP、RAPD、STS、AFLP等分子标记技术在葡萄品种鉴定、标记辅助筛选上的应用,并讨论了标记技术在杂交亲本选择......
水稻白叶枯病是由革兰氏阴性菌稻黄单孢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zae,Xoo)引起的世界水稻生产中最重要的细菌性病害之一,水稻遭受白......
分子进化和基因的分子作图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特异种质资源的发掘、研究和利用是作物遗传育种研究的主要课题。大麦(H......
玉米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玉米的产量得到大幅度地提高,杂种优势的广泛利用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玉米杂种......
由小麦近缘物种硬粒小麦和节节麦发展而来的W7984和现代栽培种Opata 85作亲本,通过一粒传而获得F7重组近交系(RIL)群体。对该群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