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号冰川相关论文
应用度日物质平衡模式对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物质平衡及平衡线高度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位于大陆性气候区且具......
论文以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1958/1959—2009/2010年平衡线高度观测资料为基础,研究了平衡线高度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
野外实习是高校自然地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高学生对大气气候、地形地貌、生态环境等的直观认识,但目前较少有关于冰川野......
以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1996/1997年度和1997/1998年度实测物质平衡资料为基 础,利用等直线法计算出1号冰川年物质平衡分别为......
通过分析2006年获取的43个雪坑和2004年的28个雪坑资料,对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成冰带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再研究.结果表明:1号冰川东、西......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的成冰带20世纪60年代初,自下而上划分为4个成冰带;1988年,由于气候变暖,冰川上部的冷渗浸-重结晶带消失,被渗......
对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以下简称1号冰川)积累区海拔4130m处12个月、每周1次的气溶胶和表层雪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号冰川气......
降雪通过冷型或暖型成冰作用转化为冰川冰, 中国冰川以暖型成冰作用为主.利用在雪层中插置竹板, 通过竹板进行层位跟踪的方法, 历......
统计了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自1980年以来冰川表面的单点物质平衡,分析了不同季节物质平衡及其冰川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号冰川......
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是我国监测时间最长、资料最为完备的一条冰川。1962年以来,采用5种观测方法共开展过9次地形图测量和3次乌鲁木......
利用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1980-2010年的物质平衡、水文气象实测资料,分析了1号冰川1980-2010年的各高度带物质平衡特征,进而分......
利用乌鲁木齐河源区气温、降水资料以及1号冰川变化数据,分析了1号冰川东支和西支冰川变化特征的异同,并运用物质和能量平衡理论对......
目前气候变暖导致的冰川退缩,引起了广泛关注.以新疆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为例,根据1959年以来的观测资料,研究了冰川消融对气......
采用数理统计、Morlet小波分析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对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1959—2008年径流序列进行分析,揭示了冰川融水径流的......
冰川平衡线高度是反映气候变化最直接的参数之一.基于1959~2008年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平衡线高度观测资料和河源区气候变化资......
2004年10月至2005年9月,在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积累区采集了16组雪坑样品。利用雪坑中δ18O资料,分析干季和湿季冰川雪坑δ18O......
以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1958/1959—2008/2009年度物质平衡资料为基础,研究了冰川的物质平衡变化过程及特征.结果表明:51a来1号......
自2002年9月14日至2004年9月28日,在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积累区雪坑中连续观测取样,频率为1次/周。对表层雪样品和粒雪坑样品的pH......
2006年和2007年的整个消融期内,在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末端水文控制点逐日定时采集融水径流样品,对样品的主要可溶离子、pH、......
根据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积累区海拔4130m处28个月,每周1次的连续雪层剖面观测,分析研究了雪层厚度、雪层中的污化层、冰片和各......
以空间代时间的方法,研究了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退缩地植物群落的演替.结果表明,1号冰川退缩地现代冰期冰碛物上共出现被子植......
为了解冰川前缘土壤微生物在原生演替过程中的生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用空间距离代替时间序列,以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终碛堤为起点,......
冰芯中的不溶微粒是反映大气粉尘的良好指标,亦是冰芯定年的重要方法。为了探究不溶微粒在雪层中的季节变化特征,对采自乌鲁木齐河源......
利用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于2009年1月20日至12月31日在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冰雪表面实施大气科学观测实验观测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