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革命根据地相关论文
本刊编者按:马明方(1905-1974年),陕西米脂人,是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建国后任我省首任省委书记、省人民政府主席。19......
同志们:今天是遵义会议五十周年。我们许多参加长征、直接或间接经历遵义会议的老同志,一些担负领导工作的较年轻的同志,大家欢聚......
红军长征北上战略方针的确定是一个过程.长征开始时是主张突围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黎平会议提出了建立黔边根据地的战略方针......
解放战争時期,为了缓解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压力,毛泽东调陈赓回师陕北,但陈赓有自己的想法,所以他就对毛泽东直言调他西渡黄河不够英明。......
从赣南、川北、豫东南、湘西到陕北,转战十数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翻过连绵起伏的雪山,行程二万五千里,与围......
作为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战的出发点,陕北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共产党人对党忠诚、自觉......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从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进行战略大转移,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击退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经历十一省,于1935年......
【正】 刘志丹是陕北革命根据地和西北红军的最早创始人之一。他为党奋斗,始终不懈,赴汤蹈火,百折不回。1935年9、10月间,刘志丹在......
"南下"行动是红军长征中的一次重大曲折.但是,"南下"行动在军事上和政治上仍然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在客观上支持和掩护了党中央单独......
<正>遵义会议后提出在云贵川建立根据地的战略方针1月24日、26日,中央红军先后攻占土城、习水等地。此时,川军6个旅也先后到达赤水......
1955年,新中国为55名在民族解放与独立战争中出生入死立下了不朽功勋的解放军高级指挥员授予了上将军衔,史称“开国上将”。在史无前......
7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伟大长征,是震惊中外的伟大事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
浅说明朗与含蓄的对立统一季耀璇人们喜爱含蓄的文艺作品。读这类作品,如食橄榄,如饮清泉,余味无穷,如听美妙的乐曲,余音袅袅,绕梁三日;人......
延安是革命的圣地,延安时期是中国革命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1935年—1948年间,我们党在延安领导广大军民在艰苦复杂的斗争中,......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一、来自于西方的信使--埃德加·斯诺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国民党除了加紧对陕北革命根据地经济封锁的同时,也加......
<正>原上的革命在追寻搜索白鹿原及其周边三县上世纪前半期生活演变和历史演进的业已沉寂的脚步声、同时也在构思小说《白鹿原》的......
<正>本刊讯十月的吴起,山清水秀,秋实累累。在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80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10月16日,中共陕西省委党校和......
1934年10月,党中央决定战略转移撤离中央苏区,率领红军开始长征,北上抗日。从江西瑞金出发的红军第一方面军8万人当中,有30位女战......
本文对学界关于西北苏区的几个有争议的问题进行研究,认为:西北苏区应称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陕北革命根据地、西北革命根据地;应......
<正> 一谢子长,原名世元,又名德元,字子长,号浩如。1897年1月19日出生于陕西安定县枣树坪一个比较富裕的农民家庭。父亲谢标朋,以......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当时,物资匮乏,困难重重,为争取外国人对红军的物资援助,毛泽东在1936年8月开始号召......
<正>毛泽东对高岗问题的定性高岗是中共党史很难回避的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高饶事件"后,毛泽东在对高岗问题最终定性和进行组......
【正】“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干山只等闲。”一九三四拉十月至一九三六年十月,中国工农红军举行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毛......
红军长征在甘肃柴玉英甘肃是红军长征到达的第10个省份。1935年8月至1936年10月,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作为长征红军的主力部队,在我省许多地区留下......
我爱中国。我愿在死后把我的一部分留在那里,就像我活着时那样。是的,我应该是中国的一部分。我的一部分应该始终留在中国黄褐色的......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西北地区的革命斗争对中国革命胜利有重大的贡献。西北的中国共产党人前仆后继推动了西北革命......
毛泽东的诗,雄浑壮丽,大气磅礴,柳亚子先生曾以“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的诗句赞之。古人说:“诗有史,词亦有史,庶乎自树一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