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伍运用相关论文
附子是回阳救逆的第一要药。现代临床运用中,附子主要用于治疗心衰。附子的强心作用主要表现在改善血流动力学参数和减轻心衰发生......
活血祛瘀药在临床应用范围广泛,适用于血液运行不畅,瘀血阻滞血脉所引起的多种疾病,在骨伤科方面应用颇多。如软组织损伤,骨折、腰椎间......
[目的]探讨风药在名医名方中的配伍特点及其在情志病治疗中的运用。[方法]选取东汉至明清时期各代医家的代表性方剂,分析风药在情......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医学衷中参西录》是张锡纯一生治学临证经验和心得的汇集,受到临床医家的推崇,其善用龙骨、牡蛎配伍收敛固涩以治疗各种病证。集......
汉代张仲景《伤寒论》创制少阴病表证证治的麻黄附子细辛汤,全方三味中药,味少而效专,各药气味相似,相互配伍,体制严谨,主从有序。......
<正> 中药的性能有刚柔之别,动静之分。人体发病有阳动、阴静之差。故临证之际,当察病之阴阳动静,权衡动静中药之配伍,对恢复人体......
<正> 桂枝辛甘温,入心、肺、膀胱经,通常归属解表药。《本经》云:“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可见桂枝并非专......
试述《五十二病方》汗法的运用焦一鸣,王放,徐爱华《五十二病方》[1]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成书年代在秦汉以前。其书中列有多种治法,汗法......
理气药在方剂中的配伍运用朱玲指导,谢文光(江西中医学院94级研究生南昌330006)关键词理气药,配伍运用,方剂理气药具有疏理气机、通畅气行、降逆......
相反相成法是中药配伍方法之一,是取两类性味、功效相反的药物结合起来.同时并进的配伍方法,常用于治疗较复杂的病情。此种配伍,预为防......
苎麻根的配伍运用贾美华江苏靖江市中医院(靖江214500)苎麻根,为天青地白草的根,性味甘凉无毒,内含咖啡鞣酸,具有凉血止血功效,广泛运用于咳血、......
<正> 石菖蒲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石菖蒲的根茎。其味辛性温,人心、肝、脾经,功能芳香化湿,开窍宁神,豁痰解毒。主治热病神昏,......
<正> 苦味和辛味属药物五味之一。药物的寒凉温热、辛甘酸苦咸四气五味是古代医家对药物性能的高度概括,是千百年来临床经验的结晶......
<正>半夏,《神农本草经》谓其味辛性温,“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咽喉肿痛,头眩胸闷,咳逆,肠呜,止汗.”《注解伤寒论》称其“辛以......
<正> 叶桂,字天士,号香岩,清代著名医家.毕生忙于诊务,而无暇著述.其门人所辑《临症指南医案》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医学资料.丰富的......
《血证论》从阴阳水火气血理论出发,提出治水即以治血,治血即以治水的观点,治血推崇和法,善用小柴胡汤,将该方灵活运用,可散表邪,......
<正>附子与半夏都是临床常用中药,二者是否可以同用,古今争议颇多。笔者在历代医家治痹经验的基础上,尝试运用附子配伍半夏治疗顽......
分心木又名胡桃衣、胡桃夹、胡桃膜,是胡桃果核内的木质隔膜,呈薄片状,多弯曲、破碎而不整齐。表面淡棕色至棕褐色,或棕黑色,略有光泽。......
<正> 吾师钱伯文教授十分重视化瘀药的临床运用。笔者就随师所学之粗浅心得,将钱师在化瘀药运用方面的临床配伍经验,整理如下。......
试述仲景对半夏的配伍运用苏小妹(南昌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330008)关键词张仲景,临床经验,半夏,配伍运用半夏性味辛温,具有降逆止呕,温化寒痰之......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伤寒论》及历代医家有关支气管哮喘寒哮证论述的分析与研究,依据导师的多年临床经验与总结,提出形寒饮冷是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