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王山相关论文
陕西耀县北魏时期的造像碑数量二十八通,分别包含佛教造像碑、佛道混合造像碑、道教造像碑等,这些材料基本保存于耀县药王山碑林博......
“药王山绿了”,是拉萨人的一个发现。这个“发现”不是今天才发生的,几年前,当一条条绿化沟像麻花一样一层层缠绕药王山时,人们便有各......
药王山摩崖石刻如今依然是拉萨人的景点。除了偶尔的散客,少有旅游团队来,这倒更显得它不被干扰的宁静。药王山位于布达拉宫西南侧,与......
脚下的废墟深处不断传来受难者的呼救与呻吟,我第一次对自己手中的相机有了怀疑,摄影是无力的,摄影者无法选择他们的场景,唯一能选择的......
本文阐述了藏医的日常饮食特点,并以此特点分析了藏医饮食起居对藏医药保健学的起源于18世纪末的拉卜楞寺医学院是多麦地区藏医药......
本文通过对药王山造像碑佛传图像的构成及其以时间、空间为中心的表现形式的研究,初步探讨了北朝末和隋代佛传图像之间的差异和演......
藏医养生学认为:自然界春夏秋冬的变化和寒暑燥湿的气候直接影响人的生理发育和健康。认为自然界是万物生命的源泉,人的机体的生理、......
【正】 一九八四年十月,西藏文管会文物普查队对药王山摩崖造像进行了第一次勘查。药王山位于布达拉宫所在的红山之西南。两山原本......
摘 要:造像碑艺术是我国民间特有的一种宗教造像艺术,是佛教造像与民间石刻雕刻技艺相结合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
耀昙药王山佛教造像碑韩伟阴志毅耀县药王山小碑林共藏佛教造像碑23通,有纪年的17通。其中北魏碑5通,西魏碑3通,北周碑3通,隋碑5通,唐碑1通,厥失纪......
陕西省富平县有一座横跨百里的桥山,因盛产墨玉而久负盛名。富平墨玉具有型大质细、质坚、耐酸碱、耐风化等特点。蕴藏量达1500多......
对于所有铜川人来说,"耀县水泥厂"这个名字一定再熟悉不过了。以生产"秦岭牌"水泥享誉国内外的耀县水泥厂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家......
陕西省耀县孙家塬,是唐代著名大医药学家孙思邈的故乡。孙思邈少年时因病学医,博通经史百家,著有传世之作《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蜀国多仙山”,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的名句,安县的千佛山是其又一佐证。自唐代起,千佛山便成为一座万民朝仰的佛山,至今依然吸引着众多......
炎炎夏日,天高水长,阳光普照,四面青山环绕,乘着橡皮艇顺流而下,漂流其间。迎面而来的是一种期待——期待刺激!期待惊险!期待与自......
本文以碑刻资料为中心,考察宋至清代陕西药王山道教发展的过程及其表现形式,探讨道教、官绅与民间社会之间的关系,揭示道教地方化......
北朝《雷氏造像碑》现藏于陕西耀县药王山博物馆,由于没有纪年,对其像主和年代有不同意见。从风格上看应为北魏,而从某些文字内容......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形成于中国传统社会多元信仰发展时期的药王山二月二庙会,是耀州历史文化、人文信仰、风土人情、艺术智慧、精神风貌、生活习俗的......
对陕西铜川耀州药王山北魏时期的碑刻造像题记的整理归置始于清代后期,佛道造像的图式与内涵,集中反映了此地在北魏时期多元的宗教......
本文以我国藏族口述医药文献整理为切入点,认真总结我国藏族口述医药文献整理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广泛深入收集藏族药王山口述医......
摘 要:石刻艺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是造型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门类。陕西铜川的药王山石刻作为石刻艺术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具有不可......
本文通过对药王山造像碑佛传图像的构成及其以时间、空间为中心的表现形式的研究,初步探讨了北朝末和隋代佛传图像之间的差异和演变......
药王山,自古名为“北五台山”,它是陕西省铜川市著名的旅游风景名胜区。早在隋唐时期,我国著名的医药学家和养生家孙思邈晚年居于......
近代以来,以药王山碑林为代表的渭北地区北朝造像碑群陆续出土和发现,其"新体异态"为清代以来碑学"新理"的最后完结提供了有力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