籼粳亚种相关论文
镉(Cadmium,Cd)污染属我国农田重金属污染之首。面对日益增加的粮食需求与保护环境的生产要求,培育和推广高产、优质、镉低积累的水......
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亚洲栽培稻有籼稻和粳稻之分,而籼粳亚种间的杂种优势往往要强于亚种内的杂种优......
本论文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水稻匍匐性状基因la1-a的定位与克隆,另一部分是水稻籼粳亚种若干性状的QTL分析。从匍匐生长转为直......
宁波市农科院副院长马荣荣带领团队研究出籼粳杂交晚稻甬优12号,在2011年取得了亩产943.1公斤的佳绩,堪与袁隆平的超级稻媲美。马荣......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研究植物功能基因的模式作物。水稻的株型研究一直是水稻育种的重点。水稻的维管系统是决定......
本文对不同充实度籽粒胚乳细胞和淀粉粒进行了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饱满粒横断面上胚乳细胞呈辐射状排列,淀粉粒为规则的多面体形状;半......
栽培稻(Oryza Sativa)籼粳亚种间F1杂种具有较强的生物学优势。利用这些优势,有可能使水稻的产量得到显著地提高。然而,籼粳亚种间......
运用灰关联熵分析方法,对品种比较试验中11个以籼型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为母本的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新组合的农艺性状与小区产量的......
采用典型的籼粳交(ZYQ8/JX17)的花药培养DH群体为材料,在15℃的条件下对水稻发芽力进行研究.发现该DH群体的籼、粳双亲在低温条件......
研究了旱作对籼、粳亚种间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并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亚种间水稻旱作的产量回归模型.研究表明,旱作在生育期......
水稻育性恢复基因是鉴别籼粳亚种的关键基因。本研究利用育性恢复基因Rf-1位点上的特异性引物68923-8对来源不同的籼、粳稻恢复系......
摘要[目的]為揭示不同氮肥水平下籼粳亚种籽粒灌浆充实过程及其差异特性。[方法]以6个花期和生育期基本一致的优良籼粳亚种为供试......
籼粳亚种间远缘杂种优势的利用是有效提高水稻单产的技术路线,现就其利用途径进行简要介绍,主要为三系不育系/广亲和恢复系、广亲和二......
采用ISSR标记分析了来源于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历时18年、4个选育阶段、涉及25个亲本和36个育成品系构建的水稻籼粳亚种间育种系谱......
对111份云南改良稻种和77份元阳地方稻种采用程氏指数法进行籼粳分类,比色法测定抗性淀粉、γ-氨基丁酸和总黄酮含量,并用SPSS软件对......
以偏粳型父本材料与偏籼型母本测配的17个杂交组合与对照Ⅱ优838进行品比试验与示范,结果表明13个组合表现比对照增产,且大部分增产......
籼粳亚种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是进一步提高水稻单产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由于生殖隔离导致的籼粳杂种不育,严重限制了籼粳杂交稻的培育......
普通野生稻是亚洲栽培稻的祖先种,但关于水稻籼、粳两个亚种的起源演化途径一直存在争议。最近的研究认为,粳稻起源于广西珠江流域的......
为了研究籼粳亚种基因调控序列的总体特性,我们利用籼粳稻以及拟南芥基因组和全长mRNA序列获取了大量高可信度的调控序列,通过这些序......
上世纪80年代广亲和基因S5n的发现,为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了新的机遇。随着研究不断深入,育种家发现仅S5n广亲和基因并不能解......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提高水稻产量对于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潜力,越来越多的水稻......
笔者自1985年开始三系法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研究工作,至1989年已初步育成了一 批籼粳亚种杂交水稻的早、中、晚稻组合,其穗型大小、结实率和......
【目的】为揭示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稻米蛋白质含量与其蒸煮食味品质间的关系及其对不同后期施氮水平的响应。【方法】以3个常规籼稻......
持续的人口增长、日趋减少的资源和不断变化的气候环境,使得当今社会面临着解决粮食和能源匮乏的难题。幸运的是,对杂种优势的利用......
从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的间接利用、籼粳杂种F1的直接应用和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生产利用的限制因素及对策等方面对近年来水稻籼粳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