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星计划相关论文
目的 对1993-2007年问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获得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资助人员情况及所取得的效果,探讨科技新星计划在神经外科人才......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交叉学科合作研究项目(以下简称“交叉学科合作项目”)是科技新星计划在20多年实施经验中的一项重要探索和创新......
2011年度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近日启动申报,打造首都地区青年科技人才紧密合作的“绿色通道”。据悉,从今年开始,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将......
人物简介 冯士维,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工业大学微电子学院执行院长。国家科委国际合作项目和教育部留学基金评审专家......
2002年,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得市政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后,曾薇进入了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开始了污水生物处理的教学和科研工......
卓力北京工业大学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无线/IP网络环境下的图像/视频编码与传输技术、流媒体技术,视频转码、多描......
随着人们对无公害农产品需求的日趋增长,发展无公害农业,保障生态和食品安全,已经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近年来,......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是针对20世纪90年代初,专业技术队伍中普遍存在断档问题、尤其是青年学术带头人缺乏而提出来的.作为北京市的跨......
宋经元,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计生委突......
李晓延,男,1995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1998年起任北京工业大学教授,2000年起任博士生导师.1998年被评为北京市高等院校青年学......
1997年,35岁的张久兴经过3次申请,终于入选了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费这样一番周折是因为他的科研水平不高吗?显然不是.两次申请的失......
赵茂林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草业生物技术研究室主任,博士,研究员,研究生导师。他1994年9月入选北京市科技新......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实施至今,已有10年。10年树人,一大批科技新星计划入选人员茁壮成长,脱颖而出,在若干研究领域做出了有特色、有创新......
卢雁平曾被媒体强调是“北京动物园唯一的研究生”。那是在2001年,他与三位同事一起师从中国医科大学的著名血液病专家刘志洁、黄文......
王戈博士,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主要从事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制备与功能特性研究,以及......
秦英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博士,肾病内分泌科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02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主持国家级课题1项、部级课题......
左海涛博士,北京草业与环境研究发展中心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主要包括能源草栽培管理技术、小流域生态治理、牧草配备系统和放牧管理......
卫敏北京化工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超分子层状结构材料的微容器及微反应器性能研究。作为主要参加者获200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
宁静博士、研究员,北京市计算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计算机虚拟现实和仿真技术的基础理论及算法研究,成功地把模拟退火方法引入到三维......
从引进时速200公里高速列车技术,到自主开发时速350公里、380公里“和谐号”动车组;从京津城际铁路、武广高铁运营,到京沪高铁即将开......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全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北京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青年科技人员的需求与供给矛盾十分突出。由于当时科研经费总......
光电科技的进步把人类社会带进了一个神奇的世界。时下科学界有一种非常热门的电磁波叫做太赫兹,太赫兹的频率比较特殊,在0.1THz-10TH......
袁文霞的外表有着南方女子的温婉和柔美.让人很难将她与枯燥的理化科研工作联系在一起。但是与她交流的时候你会发现.语速飞快的她有......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是由北京市财政经费支持、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实施的科技人才培养计划,于1995年7月颁布实施。该计划旨在......
薛敏 博士、副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所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室主任。主持多项国家、北京市重点研究和成果推广项目。目前正......
"低头拉车,抬头看路",是李从举常对学生们说的一句话。在他看来,一个人只有脚踏实地并且坚持不懈,才能把事情做好,也只有这样,才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