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与国家相关论文
十八届三中全会立足于我国发展现状,创造性地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并首次提出“社会治理”这一全新......
1、图书馆资源 1.1图书馆资源特性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文化事业也出现了大发展大繁荣的局面。作为文化传播与继承发展的......
我国是在社会与国家高度同一的历史条件下进入社会主义,没有经历西方工业化国家社会与国家分化的历史时期,而“所有权、自由、平等”......
2009年11月7日由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南京大学哲学系和南京大学中日文化研究中心联......
人的整体素质高低决定一个人对社会与国家贡献大小和个人在事业上的成就大小。因此,培养人的素质是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
当今社会是个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社会与国家均要求各个领域都必须有创新的精神,去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产品以服务社会。在这个大环境下......
谈到当前的社会建设,必然要面对这些基本问题:首先怎么理解社会建设,其次当前我国社会建设的突出问题,再次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怎么理......
当今社会,各种各样的会议可以说是多得无法胜数。作为指导工作的一种重要方法,大到社会与国家,小到部门和单位,开会的事总是不可避免。......
<正>服饰指服装及其配饰。一方面,服饰是穿着者身份、角色、自我认知的体现,协助当事人实现身份的宣誓。另一方,服饰还是一种社会......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办事处在《健康新地平线》的文件中提出:“健康促进是指个人与家庭,社会与国家一起采取措施,鼓励健康行为,增强人......
<正>中信出版集团出版定价:98.00元本书是一部恰逢其时的巨制,作为普利策奖得主、《枪炮、病菌与钢铁》作者的贾雷德·戴蒙德,在个......
从权利的视角看,作为公民联合体的民间组织的产生与发展源于一项法律权利:结社权。而国家法律之所以赋予公民结社权在于结社自由是基......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人均GDP超1000美元为重要标志,我国进入“发展型”社会新阶段。社会加速成长促使社会与国家部门逐步分离,与市场这......
东方社会与国家的生成、关系、矛盾和趋势,是马克思长期探究的重大课题。他以“不存在土地私有制”作为了解东方社会的“一把真正的......
“网上发帖”本来是公民行使言论自由的表现,我们不能因为网络造谣行为会给个人、社会与国家带来一定的危害就因噎废食,全面禁止公民......
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在“百家讲坛”播出后,激发了很多普通百姓对历史的兴趣。无论哪一年龄层次的人都不乏喜爱者,可谓粉丝如云。......
期刊
本文的主题是居委会行政化.这是一个现实中的困厄问题,同时也是理论上的难点问题....
中国历史与社会情境下,社会组织是公共体制外的一个存在,它的功能和作用,一是社会的自组织形式,一是国家统治的辅助形式。这包含两......
从价值出发对现行立法制度进行反思,应逐步适当扩大国家赔偿范围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为方便请求人提出赔偿请求应简化请求赔偿程序.......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以下简称《批判》)是马克思写的一部未完成手稿,写于1843年。《批判》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其中国家理论和民主......
有关近代中国市民社会(公共领域)问题是90年代以来西方汉学界尤其是美国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学者探讨的热点之一。以萧邦齐(R.KeithSchoppa)、罗威廉(WiliamT.Rowe)、兰金......
<正>2014年8月10日至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大学"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
《清代习惯法:社会与国家》作为法律史研究中的范例之一,它在大量案例的基础上探讨了清代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之间的关系,其行文时......
本文概述日本国内有关古代国家形成的各种学说并阐述了作者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把统治组织及其统治对象的人民作为国家的基本标志,......
<正> 清代习惯法研究的学术背景梁治平先生对中国法律史的研究不仅成绩卓著而且影响广泛。在80年代国内学界热衷文化研究之时,梁治......
<正>关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首先概念上来说,要理解西方的"社会"和"国家",就遇到了语言上的障碍,遇到语言背后的文化差别。费孝通先......
"市民社会"一词具有古典含义和近代含义。古典含义的"市民社会"主要是指建立了国家的"文明社会",相对于野蛮部落而言;近代含义则是指国家......
从社会与国家关系角度来看,政治文明建设的目标在于构建互动平衡的社会与国家关系。以此为视角,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进行历史检讨的......
本文概要,在于说明中国古代,国家权力逐渐增长的过程。在国家没有成形以前,人类已有小型的群体组织,例如地缘组织、亲族,凡此都可称为“......
<正>以社会和国家两分为分析范式来剖析民间法,是我国当代民间法研究伊始就特别予以关注的话题。自从梁治平的《清代习惯法:社会与......
本文是一篇综述性学术论文。文章主要运用资料分析的研究方法,旨在阐明托马斯·潘恩政治思想的形成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影响。文......
唐代的“南朝化”,是由陈寅恪先生最先提出、后经唐长孺先生加以系统论证的一个命题。它指唐代中叶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其中最重要......
民国初期袁世凯当政的那几年,告别数千年的帝制,尝试一种前所未有且所知不多的全新政治体制,是整个中国历史上一段举足轻重的过渡......
毕宏音研究员的专著《微博诉求表达与虚拟社会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恰逢曼纽尔·卡斯特在1996年的“网络社......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国家与公民社会呈现你强我弱的零和博弈关系,公民社会自主性的提高会有损于国家的施政。但是,最近十年来国家比......
“社会———国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术界探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演变的一个新视角,所谓公共领域和市民社会也随之成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