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秉贞相关论文
本文以焦秉贞为例,从早期中国画家对于西洋技法的理解与应用出发,立足于“中体西用”绘画,从他们的绘画创作中的具体表现来剖析清......
编者按 肖像画在中西方绘画史中都各自占有不同的重要地位,借国内外相关画展的机缘,5 月经典栏目的主线定为“肖像画”。4 月28 ......
康熙时期宫廷中的西洋版画,虽在数量上逊于乾隆时期,但内容却相当丰富,其夺目之处,在于它第一次经历了从木版画到铜版画的制作过程......
一、清代仕女画的艺术特征 (一)题材领域广泛 清代仕女画最为鲜明的艺术特征即是创作题材领域广泛,世俗性强、观赏价值高。这一......
2007年建成的八卦田遗址公园,是当年的西湖综合保护工程之一。公园中有多处有关农耕的文化陈设,笔者对其中的《康熙御制耕织图》产......
焦秉贞《御制耕织图》成书于满人入主中原不久的康熙年间,又值西学东渐之际,所以书中的书画艺术气息可以让读者感受到在西方文明与......
【正】 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五彩"耕织图"纹瓶,洗口、折肩、圈足,足内有青花双圈,无款识。高46.5、口径12.3、足径13.2厘米。口部以......
意大利传教士画家郎世宁(1688-1766),以擅长画马而闻名于清朝画坛,他最著名的作品,可以说是《百骏图》卷了。《百骏图》,顾名思义,......
<正>一位于英国约克郡(Yorkshire)中心区的哈伍德宫(Harewood House,又译海尔伍德庄园),曾是拉塞尔斯[1]家族(The Lascelles family)的府......
仕女画,也叫“士女画”,中国古代仕女画从产生到发展,既有所继承,又各有特色,清代的仕女画总体上呈现的是“纤瘦柔媚,风露清愁”的......
<正> 南宋于潜县(今浙江临安县境内)令楼(王寿)的《耕织图》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见于著录的系统描绘耕织全过程的画图。它对国内外蚕......
【正】 一、前言大约是四年前,距我家不远的平塜市博物馆展出了安政六年(1859)画师云霁陈人所画的《四季耕作图》之复制品。该画以......
收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的焦秉贞《耕织图》是中国古代农耕题材绘画的杰出代表。整套作品中西融合,表现古代农民耕织生活,并融入画家......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期刊
<正> 西洋绘画传入中国应追溯到明代晚期。据目前所知有关这方面的记载:明神宗万历廿九年,意大利耶苏会教士利玛窦进京,在他的礼品......
<正> 《视学》——一名《视学精蕴》,清年希尧撰。雍正已酉(1729年)刻印,雍正乙卯(1735年)重刊,是我国最早研究欧洲绘画技法——透......
明代仇英的《汉宫春晓图》与康熙年间焦秉贞的《桐荫仕女图》虽然在手法和意趣上都存在很大不同,但两幅画在主题与构图方面存在相......
<正>中国的仕女画历史悠久,早期女性形象以高大修长为美,到了明清,呈现出修颈、削肩、柳腰、细目等体态婀娜的"病态美"。明末清初......
<正>16世纪初叶,一些耶稣会传教士把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带到中国,西洋画也随之在中国传播,使中国艺术得到丰富和发展,并对中国艺术......
<正> 晚明—清前期西洋美术的传入是封建社会后期中国美术发展中极令人瞩目的现象。从30年代到今天,这一课题愈益引起中外学者的关......
<正> 明清之际,欧洲绘画艺术的传入,曾给中国古老的传统绘画艺术添加了新鲜的成分,影响和促进了民族绘画风格、技法的演变。这是中......
<正>"庭院秋声落枣红,拾来旋转戏儿童。丹青距止传神诩,寓意原存相让风。"这是清高宗乾隆在苏汉臣的《秋庭婴戏图》上的题诗。"丹......
<正>本文通过研究明清时期西洋画对中国画的影响,以及曾鲸写真画、清代宫廷画的中西融合过程,表明中西融合中的西方造型因素的吸纳......
清代《耕织图》作为皇帝倡导农桑生产的系列图画,除画、摩、刻在纸、绢、木、石质载体外,还被广泛“移植”于瓷器、屏风、墨锭、织......
南宋初年於潜(今属临安)县令楼(王寿)绘成《耕织图》,后世流传版本甚多,影响颇大。通过对《耕织图》的初步研究,我们发现《耕织图......
<正>人类发展历来是"一衣二食",粮食生产和纺织手工业在封建社会中更是主要的生产行业,而专以表现水稻耕种和桑蚕丝织两大生产系统......
南宋时期楼(王寿)的《耕织图》,系统、具体地记录了我国宋代耕织生产状况,是研究中国古代耕织的珍贵材料.本文参阅了有关资料,仅就......
<正> 嵌耕织图》是中国古代将农作物耕种和蚕桑、纺织生产过程,以图解形式绘画、镌刻或以其它工艺技法制作于各种载体的艺术作品。......
<正> (一) 中国历史上的《耕织图》,最早见于著录的,大约要算南宋楼璹的《耕织图》。楼璹的《耕织图》,宋本已不可得。但是,依据南......
<正>珍藏在美国国会图书馆,由宫廷画家焦秉贞绘制,康熙作序、题签的《耕织图》是一套保存完好的中国古代绘画珍品。整套作品分上、......
<正> 自从南宋楼璹第一次绘制《耕织图》以后,我国历史上绘制了许多种《耕织图》和类似《耕织图》的作品,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
<正> 我国虽然有出土的以耕织内容为装饰的古代器物,如战国时期的宴乐射猎采桑纹铜壶等,但清代以前均较为罕见。清代康熙帝首命宫......
《耕织图》与日本文化臧军《耕织图》为南宋绍兴初年龄潜县(今属浙江临安县)令楼踌任内所绘,全图共45幅,分耕与织两大部分,每幅图都有五言......
冷枚,字吉臣,胶州(今属山东)人,师从清初宫廷画家焦秉贞。冷枚是清朝前期一位重要的宫廷画家,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见于......
<正> 宋人楼(王寿)的《耕织图》在我国古代农业史和丝绸史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但我们一直苦于未得见其实物,只能在传为楼(王寿)所......
西洋画在明代中后期已大量传入中国,但对本土绘画的影响甚微。仅在民间工艺装饰、木版插图中,偶见题材或技法上的参用。满清入主中......
<正> 冷枚《避暑山庄图》轴原存清宫,《石渠宝笈初编》著录。清王朝覆灭后归故宫博物院保存到现在。其间,曾于一九七五年八月在“......
<正> 引子自利玛窦(Mathaeus Ricci,1552—1610)泛海东来,西方学术开始传入中国。历算格致哲理之学,先后崛兴;以康熙为极盛,至乾隆......
生民之本,以衣食为天。历代圣王无不以服田力稼,勤劳农桑为先务。故天子三推,皇后亲蚕,率民耕绩,几为万世型。南宋初年,高宗虽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