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亚尘相关论文
1943年农历正月初十,时任中华书局美术部主任、首部《辞海》编辑的郑午昌在家庆50寿诞。是日,京剧“伶王”梅兰芳和著名国画家吴湖帆......
2016年12月11日,冀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艺术馆与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绘画艺术委员会迎来了李青萍画展。李青萍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春节期间读齐白石的画,其中有一件作品是一书一画的扇面镜片。画绘妇子图,一妇人携子放鸢(风筝),发挽如意髻,长衣宽服,侧身抱臂作观儿放鸢......
运用人体模特儿进行绘画技巧训练,是提高美术学子造型能力和认识人体结构的不可或缺的有效手段。远在19世纪中叶,这种教学方式即在欧......
1912年,民国肇始的新气象叫慵懒愚昧的中国人连打几个喷嚏,脑子清爽起来。刘海粟在这一年与乌始光、張聿光每人出1000块大洋,在乍浦路......
展览:世变·傲骨——王道源艺术回顾展 时间:2011年08月04日——2011年09月09日 地点:广东美术馆 在众多曾湮没于历史中......
郑锦是中国近代美术史上拥有数个"第一"头衔的人。他既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美术专业留日学生,又是中央美术学院前身国立北京美术学校......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中国近现代美术资源有相当的部分流传于海外。关于中国近现代美术在海外的规模性收藏,京都国立博物馆无疑成为其......
近日,外滩从1号到33号共22幢历史老建筑,被艺术家毛冬华以纯水墨的方式进行了全面呈现,这批水墨作品最近展出在刘海粟美术馆《外滩心......
前一阵,上海油雕院举办了张充仁文献展(1936—1966),我和—些研究张充仁的老同志们—起去看了,深感意犹未尽。 张充仁是20世纪我国最......
民国时期,上海书画市场继承前代遗风,又深受西方外来文化影响,在城市文化发展的复杂脉络与多元消费群体等因素作用下,市场中介规模......
虚谷是晚清海上画家之一,他以生动活泼、雅俗共赏的写意花鸟和人物画为主体的新画风,将中国绘画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汪亚尘,民国时......
张澈先生在《中国近代思想史的转型时代》一文中指出:所谓转型时代,是指1895年至1925年初前后大约三十年的时间,这是中国思想文化......
初冬时节,上海乍浦路,一家名为“宝亭”的日本人开的西洋料理店,三个年轻人正在午餐。觥筹交错间,“从门窗中望出去看见对过墙上有......
庞薰琹先生是我国现代设计教育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为推动我国设计教育事业,培育设计人才倾尽毕生心力。他当年设计强国的梦想至今还......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20世纪前期,上海美专骨干教师受艺术理想、经营现实等合力驱动,就西方现代绘画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实现了重要推进。其间,更有部分......
<正>回顾二十世纪前期中国美术史视野中的艺术家个案,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一些艺术家成为时代的符号,如中国近代美术教育领域中的......
<正>文学作品中,关于扑满的记述信手拈来,俯拾即是。前蜀诗人贯休《桐江闲居》诗之十二写道:"囊非扑满器,门更绝人过";宋代诗人范......
<正>2009年三四月间"中国现代美术奠基人系列·徐悲鸿大型艺术展"在炎黄艺术馆举行,学术研讨会作为展览的进一步延伸,从关注画展本......
汪亚尘是我国现代美术教育界重要人物。本文从其"创办新式美术学校"以及秉承的"东西绘画并陈""美术是凡人应有的教育"等教育思想入手,就......
<正>"孤岛美术"特指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期至四十年代中期,发生在上海地区的抗战美术的文化现象。从原洋画运动中心的艺术多元化的......
本文研究汪亚尘、王济远1937年前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关系,美术教育机构的经营管理,以及通过学校脉络参与上海艺术界的各类活动,......
在国际当代艺术的格局中,双年展已成为一种国际化的当代展览制度的象征名词,世界各地双年展的活动可以说是此起彼伏,你方唱罢我登场,在......
吴湖帆是民国时期海上画坛中传统派的代表人物,虽以画名于世,但本人亦拥有多重身份,画家、书法家、鉴定家、收藏家、词人等,在三四十年......
20世纪初,随着中国社会客观上的开放,一批又一批的青年艺术爱好者出国留学。西方的现代文明在他们心目中转变为一种好感,成为了他们改......
汪亚尘汪亚尘,(1894-1983)原名松年,字云隐,浙江杭州人,原籍安徽太平(今黄山),是近现代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人物。他18岁到上海学画......
<正> 从师问业,私家相授,是封建时代中国美术继承发展的传统方式。由于美术被摈弃于教育门户之外,因此它的思想、风格、技巧往往是......
<正>缘起二○一一年元月,我和王中秀先生一同参加了"意之大者:首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的学术论坛——"世纪之辩:近代中国画的论争之......
<正> 回顾中国百年油画的发展历程,从其早期针对西方艺术的"画法参照"和"形态移植"的艺术功能,到"意识形态"时期的文艺宣传功能,贯......
1935年擅于书法的评论家陆丹林(1896—1972)将参合中西画风国画家的主要学习途径分为四类:(1)从洋画而写国画;(2)学日本画;(3)先有......
<正> 1945年夏天,油画家、美术教育家陈抱一因患肠梗阻症医治无效病逝于上海,年仅五十二岁。陈抱一是中国油画艺术事业的拓荒者和......
<正>汪亚尘(1894—1983),号云隐,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画家和美术教育家。曾任上海美专教授,后接办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并创办新华艺......
五四运动,好像一声春雷,万蛰皆甦,由文字的改革,引到一切学术思想,甚至整个民族文化得到启蒙期的革新与欧化。中国的新型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