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密度相关论文
开展旧镇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研究,能切实了解旧镇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季节间群落结构演变情况,为日后......
鼓浪屿软相潮间带生态初步研究李荣冠,江锦祥,鲁琳,郑凤武,徐惠洲,黄心光(厦门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关键词鼓浪屿,软相潮间带,生态前言......
贝壳礁是一种新型环保的人工鱼礁,是将废弃扇贝壳装入尼龙网袋中,投入海底作为人工鱼礁。贝壳礁多孔复杂的结构,可为多种底栖生物提供......
洋山海域是上海洋山深水港工程建设的所在地,位于杭州湾口、长江口外,上海南汇芦潮港东南,距离芦潮港27.5km,距离国际航线45n mile,15m......
根据2013年3月-4月与6月-7月2个航次的调查资料,研究了西南季风暴发前后南沙海域浮游桡足类种类组成、栖息密度、生态类群、优势种......
根据2003年6月初对胶州湾海域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的底栖生物的种类组成及生物量分布。共鉴定了40种底栖生物,平均总生物量为23.9......
采用1991—1995年在胶州湾10个监测站季度取样的资料用聚类和主成分分析法对胶州湾大型底栖生物群落进行分析,并与80年代的资料进行......
根据2000年秋季和2001年春季在东海23个大面站进行的大型底栖生物定量采集样品资料,利用Brey's (1990)的经验公式对调查海区进......
根据1998—2002年胶州湾10个站各季度大型底栖动物调查结果,讨论了多毛类环节动物在各站出现种数、生物量、栖息密度与环境因子的关......
2006年10月4日-10月7日对天津蛏头沽、驴驹河以及高沙岭潮间带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共有5大类底栖动物30种,......
为了解海南东寨港红树林区节肢动物多样性水平,作者于2009年12月、2010年3月和7月。对海南东寨港红树林区8个采样点进行节肢动物群......
飞柔鱼广泛分布于南海北部大陆斜坡海域 ,在水深 40 0— 599m海域栖息密度较高。用深海拖虾网捕捞 ,5— 6月份密度指数较高 ,白昼......
根据1998-1999年粤西海域4个航次浮游植物的调查资料,在GIS和SPSS的支持下对该海域浮游植物栖息密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重心位置的变......
本文用2001-2002年泉州湾及其附近海域综合调查中获得的底栖多毛类资料,探讨该海域多毛类的组成、数量分布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共......
根据2010年3月和5月2个航次对南澳岛龙须菜海藻场游动物结构特征的调查资料,比较分析海藻场及附近海域浮游动物的物种组成、优势种......
2011年4月到2012年2月在南日岛东岱村大牛山和大峤山2个岩相潮间带断面进行底栖生物调查,共鉴定出南日岛东岱村岩相潮间带生物73种,......
2004年11月2日至25日,采用截线抽样法,对新疆哈密盆地鹅喉羚的地理分布和种群数量进行了考察。结果证实:鹅喉羚广泛分布于哈密盆地......
于2007年7月下旬在辽东湾进行了29个站位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共发现大型底栖生物79种;其中包括多毛类18科24种,甲壳动物15科19种,......
2006午夏季(78月)在南黄海进行的调查中,共鉴定出192种大型底栖动物,其中多毛类环节动物122种、甲壳动物22种、软体动物33种、棘皮动物......
<正> 马鹿Cervus elaphus Linnaeus在新疆境内有北疆亚种C.e.sibiricus Severzov,东疆亚种C.e.songaricus Severtzov与塔里木亚种C......
根据2013年5月、8月、10月以及2014年2月对黄河三角洲潮间带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的资源调查,对该区域四角蛤蜊资源密度、......
底栖生物是海洋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2016年夏季对舟山近岸海域37个站位的底栖生物进行调查,此次调查共鉴定出底栖生物45种,平均栖......
<正> 一、概述海南岛岸线全长1535公里,约占全国岛陆岸线总长度的5%。浅海面积2100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浅海面积的3%。滩涂面积近200平......
对长江口及其附近海域底栖生物的种类、生物量及栖息密度的分布和群落结构进行了叙述和讨论。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获底栖生物10......
对2003年4~5月在浙江省近岸海域底栖生物调查中获得的126种底栖生物的种类组成、生物量及栖息密度的分布和群落结构进行了叙述和讨......
潮间带本身的特殊性使潮间带生物资源调查研究成为研究自然因素或环境因素和海洋生态环境之间关系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通过2010年......
本研究区域为黄河三角洲潮间带,包括黄河口与莱州湾典型潮间带区域,西起滨州漳卫新河,东至烟台屺姆岛,于2009年5月6日~29日和2009年......
根据2008年4个季度的生态调查取样,对连云港海州湾田湾核电站附近潮间带A、B断面底栖动物的生物多样性、结构特征及资源密度等进行......
土池大水面培育花蛤苗种技术的突破,实现了花蛤苗种的规模化生产,养殖规模迅速扩大。2009年,我们在莆田北江垦区1500亩(单口池塘)的......
在泰山核电站投产前,对该站附近潮间带底栖动物进行调查,获得了其种类、数量及生态环境等资料并作了分析。......
为探索长江河口生境条件改变对重要生物的影响状况,揭示生境条件对生物资源影响的机理,根据2010年5–6月在长江口进行的渔业资源与......
对流沙湾潮间带及湾内浅水地带(20°22’103″~20°28’526″N,109°55’341″~109°59’185″E)的贝类资源进行周年调查,定性、定量......
于2006年11月和2007年4月对南麂列岛8条潮间带断面开展了底栖生物调查。结果表明,共鉴定出底栖生物191种,其中软体动物84种,藻类46......
<正> 热带和亚热带海湾、河(?)的红树林海岸是个特殊的生态环境。近几年来,红树林生态系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对红树植......
大亚湾位于南海北部,西临大鹏湾,东临红海湾,自然环境优越,生物资源丰富,是重要的水产种质资源库。20世纪80年代,该海域水质良好、......
<正> 渤海是我国主要的海洋渔场之一,许多重要的鱼、虾类,如对虾等在此产卵、育幼、索饵。因此,研究作为饵料基础的环节动物多毛类......
<正> 在海洋环境监测和对其质量的综合评价研究中,除了使用常规的理化方法外,生物学指标的研究是一个不可忽视和极为重要的方面,因......
在温州沿岸潮间带布设9条断面开展春、夏、秋、冬4个航次织纹螺(Nassarius spp.)的分布调查,分析其种类组成和数量的分布特征.9条断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