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考释相关论文
清华简《傅说之命》主要记述了武丁发现傅说的过程、傅说失仲的战争情况,其中武丁对傅说的训戒占有大半篇幅。它的发现为帮助我们......
"东乡通利水大道约束刻石"刻于东汉永元十年(公元98年),早年出土于河南偃师,近300字,内容是令民众保养道路的约束,是罕见的汉代长......
在先秦货币文字的考释方面,现有的一些说法是错误的,长期以来没有得到纠正。本文结合文献及科学发掘的资料,集中讨论了“中都、西......
中国的文字,包含了创造者的审美心理、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和社会生活.随着楚地简帛文献的出土,大批蕴含着当时文化信息的文字被人......
战国文字是古文字的一个学科分支,它上承春秋金文,下启秦汉篆隶,是汉字发展史上的重要环节。战国文字作为系统研究的对象,是从上个世纪......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四册於2004年12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上博(四)》。第四册包括《采凰曲目》、《逸诗》......
本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前言,即综述部分,简要介绍了《上海博物錧藏戟国楚竹书》(七)中《武王践阼》简的研究情况。
第......
学位
自二十世纪初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MarkAurelstein)在敦煌西北边塞烽燧遗址中得到708枚汉简以来,在甘肃河西敦煌、额济纳旗(现属於......
日本学者松丸道雄和高嶋谦一先生合作编纂的《甲骨文字字释综览》是甲骨文字考释领域的代表性着作。它收录了1899年到1988年底(个别......
学位
郭店楚简简33中"(冀)",或释为"受",或释为"爰".该字当隶定为"(印又)",释为"抑",简文中"(叟学)"一词当读为"隐幽".简11""字当隶定为......
《甲骨文合集补编》9264片包含有丰富的文字学及语言学信息,也一直为学术界所关注.本文着重探讨其中两个问题.一是“其采不(卣)”......
玺印是重要的战国文字资料,本文对齐、燕玺印文字"■、■、■"等做了考释。认为"■"为"■"字异体,"■"作为姓氏可读为"殷";认为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
2007年出版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六)》又公布了许多重要的先秦文献,但其中的文字不易索解。笔者对其中的两个疑难字词作了进......
相比于战国其他四系文字,"中"旁文字在燕系文字中出现的频率较高,这些字的"屮"旁应该是"艹"旁的简省或意符互换。燕系玺陶文字中从"中"的"■......
楚简遣策车类字词繁多,且多与传世文献不合,对这些车名、车器加以考释,对于识读战国楚文字,探究楚国名物、文化,颇具意义。......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周易》具有多重文化学术意义。它的发表,立刻掀起了一股研究热潮。一年来,对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字考释......
【正】 1955年5月,在安徽寿县西门内发掘了古墓一座,有不少古器物出土。其中铜器颇多,铭多蔡侯字样。中有蔡侯弋,可见墓确是蔡侯之......
《积微居金文说》是杨树达先生考释金文的一部著作,全书收文381篇,说解了314器的铭文。由于杨氏精通文字、音韵、训诂、语法诸学科......
通过甲骨文探讨汉字早期形声字,可以发现“声符形化”是早期形声字的一个重要构形特征,也是甲骨文等古文字的一条基本构造规律。认识......
简帛文献是近年来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即以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鲍叔牙与隰朋之谏》为研究对象,对其文字考释和文本性质进......
学位
叶玉森于甲骨文研究,勤奋笃志,成果卓著,创见颇多,对后之甲骨文研究产生较大影响。其研究主要表现为文字考释和综合研究两个方面。......
"辛"字的历史十分久远,在甲骨文中便已出现。历来有一些针对"辛"字的研究,但对该字的本义等方面的问题仍然存在诸多分歧,意见不一......
新泰陶文是2002年出土于山东新泰的战国晚期齐国陶文。在对陶文的"朔""僕""惄""叔""■""(月它)""不""宴"等字进行考释基础上,对新......
<正>1973—1974年初在湖南省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了大批简帛,其中有2批医学文献:①《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甲......
殷墟甲骨历组、出组、无名组、何组卜辞中存在一种现象:同版部分或全部卜辞内容相关、服务于同一占卜主题,可称为“成组卜辞”;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