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寒晖相关论文
在陕师大附属中学校园里,矗立着歌曲《松花江上》的作者张寒晖烈士的雕像。张寒晖,原名张蓝璞,1902年出生于河北定州,青年时代,受......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从此拉开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中华民族再次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从白山黑水到黄河流域,从长城内外到......
民族危机外敌入侵之际,才会迸发出一个民族内心的最强音。能够迸发这最强音的民族,绝不会消亡;能够迸发出这最强音的民族,也定能自强......
聂耳与共和国国歌:增加五个字,唱响七大洲 聂耳,原名聂守信,号子义(一作紫艺),原籍云南玉溪,1912年出生于昆明的一个中医家庭,自幼爱好音......
《松花江上》是著名作曲家张寒晖的杰作之一,是张寒晖在西安街头目睹东北人民流亡失所而创作的爱国歌曲.这首歌曲影响力强,传唱度......
张寒晖(1902-1946)是我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音乐创作者,为我国早期的地方音乐教育、作曲领域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以张寒晖在......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爆发后,自“九·一八”开始酝酿的抗日救亡歌咏运动达到高潮。举国上下、亿万民众走上街头,开展群......
【正】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每当听到这悲壮、激昂的歌声,便不由地想起伟大......
在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抗战歌曲让人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坚忍和不屈,鼓励了千万勇士走上了和侵略者殊死搏杀的战场,也让沦陷区......
1936年秋,诞生于西安的《松花江上》这一饱含血泪和悲愤的大家耳熟能详的著名抗战歌曲。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曾被誉为“流亡三部曲”......
<正>采访时间:1979年11月22日、24日,1980年3月30日上午采访地点:北京和平里13区20号楼7单元50号刘炽家先给你们看几个有关我的材......
<正>1936年11月西安事变爆发前后,西安全城到处可以听到《松花江上》歌声。后来,这首歌曲又迅速传遍全国。《松花江上》发表后,强......
<正> 在众多抗战歌曲中,有一首歌曲格调特别,并且在历史上还发生过十分重要作用,它就是由张寒晖创作的在西安事变前后唱遍全国的《......
<正>提起张寒晖这个名字,也许鲜为人知,但对于《松花江上》这首歌曲,大家就非常熟悉了。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
歌剧《流亡曲》是一部优秀的抗战题材歌剧,真实的讲述了九一八事变时期,中国东北地区的困境和人们悲惨的生活,而作品《松花江上》......
<正> 我从事音乐史学习的滥觞,是看了五十年代末《中国青年》选载的马可同志所写的《冼星海在巴黎》。因此我对音乐家传记有一种特......
《松花江上》是张寒晖创作的第一首歌曲。《军民大生产》则是他创作的最后一首歌曲。他一生共写了50余首歌、而这一头一尾两首歌曲......
今年是张寒晖诞生100周年,这位奉献出<松花江上>和<军民大生产>等歌曲,唱出国家的灾难和民众激情的人民音乐家,历史永远不会忘记他......
这首《松花江上》在抗战期间可谓家喻户晓、刻骨铭心,曾激励一批又一批的仁人志士奔赴抗日战场。2015年,还高票跻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
《松花江上》和邵金萍 1919年农历五月初三,清晨,在河北定县的乡村大路上,几个轿夫抬着一乘红色小轿.轿内坐着的新娘子名叫邵金......
《松花江上》是一首家喻户晓、刻骨铭心的抗战歌曲,曾激励一批又一批的仁人志士奔赴抗日战场。2015年,《松花江上》高票跻身国家新......
<正> 抗日战争时期,是我国革命群众歌曲获得蓬勃发展的一个时期。众多的歌曲,犹如夏夜璀烁的星辰;众多的作曲家,在火热的战斗生活......
声乐作品在中国近现代的音乐发展史中,有着令人瞩目的独特作用。这种词曲结合、主题凝练、风格统一、教化功能和抒情功能于一体的......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国家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大批抗战歌曲应运而生,有《松花江上》等令人伤心断肠,更有《黄河大合唱》《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