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水稻土相关论文
土壤有机质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埋藏古水稻土由于古代“火耕水耨”条件与现代大量机械化耕作、化肥施用耕作方式的差异,经......
水稻土主要成土过程中频繁的氧化还原交替作用,使土壤有机矿质复合体不断发生转化,而粘粒有机矿质复合体与水稻土的稳定性及其发育......
为了探明埋藏古水稻土的腐殖质组分特征以及空间分布规律,采用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澧阳平原杉龙岗遗址古水稻土为材......
根据最新的考古发现,中国种植水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多年。据考证,位于长江三角洲的昆山市正仪镇绰墩山古水稻土遗址的地下......
为了揭示埋藏古水稻土铁形态分布特征,采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分析测定了澧阳平原古水稻土铁的形态。结果表明澧阳平原古水稻土的铁......
在江苏苏州绰墩山遗址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在剖面不同深度埋藏的距今约6280a的新石器时期灌溉古水稻田土层和距今约3320a的商周时期......
采用野外采样与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澧阳平原杉龙岗遗址埋藏古水稻土与现代耕作水稻土铁形态、含量变化及剖面演变特征,探讨了土......
水稻土是中国主要的耕作土壤,由于古代"火耕水耨"条件与现代大量机械化耕作、化肥施用耕作方式的差异,同时受古代与现代成土过程双......
在江苏绰墩山遗址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在剖面不同深度埋藏的距今约6 000年的史前水稻土层、距今约3 000年的商周史前的古水稻土层和......
为探明埋藏古水稻土磁性矿物特征,采用环境磁学方法研究了澧阳平原杉龙岗遗址埋藏古水稻土的磁性矿物含量、组成和粒度。结果表明,......
研究古水稻土有助于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演变及碳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在江苏昆山绰墩遗址发现的稻田群、浙江慈溪不同利用年......
本文研究了绰墩农业遗址P-02原状土剖面的粒度分布,定量分析了土壤黏粒的矿物组成,测定了土壤/沉积物及其各粒级组分(黏粒、粉砂粒......
自1998年以来,绰墩遗址发现了大量的马家浜时期的水稻田。对遗址Ⅵ工作区两个剖面P01和P03进行植硅体和孢粉分析,P01的植硅体分析......
绰墩遗址第六次发掘的300 m2范围内出土22块古田块,通过对其田埂、灌排系统(水口、水沟、水井)等结构特征的观察研究,对古田块和水......
氧化铁的赋存形态及含量与水稻土的发育阶段有密切的联系,且古水稻土剖面氧化铁转化迁移迹象十分明显.鉴于此,本论文通过对国内外......
前人研究认为,在长江下游地区绰墩农业遗址的全新世地层中存在2个古水稻土层,但到目前为止尚缺乏土壤化学和物理学方面的证据。为......
【目的】了解绰墩遗址古水稻土的基本性质,阐明水稻土的可持续利用机理。【方法】以绰墩遗址埋藏的古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根据^14C和......
通过化学分析方法研究澧阳平原杉龙岗古水稻土和现代水稻土有机无机复合度及结合态腐殖质的组成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随剖面深......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种植水稻对长江三角洲绰墩山遗址的古水稻土与现代水稻土的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和氨氧化细菌数量的影响。在60d......
澧阳平原杉龙岗古水稻土遗址剖面中不同耕作年限、不同环境条件、不同深埋的有机质的积累与迁移变化明显。以澧阳平原杉龙岗古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