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论相关论文
方苞(1668-1749),字凤九,又字灵皋,晚年号望溪,安徽桐城人.方苞自幼聪慧,一生“笃学修内行,治古文”①,以文名见重于康熙、雍正、......
《祭妹文》是清代中叶文学家袁枚的一篇散文代表作,这是作者为悼念因婚姻不幸而早逝的妹妹所写的一篇祭文。该文既没有引人入胜的......
'趣'是我国古代文论中的重要审美范畴,它在历时视野中呈现出不断提升与拓展、深化的特征.唐宋人通过对'趣'作为诗......
为进一步加强高校优秀课程建设,加快专业教学改革的步伐,丰富和扩展蒙古文论的教学内容,使教材更加"全面、系统、科学、合理",中央民......
中西文化既相通 ,又互殊。近百年来的实践表明 ,参照、引进产生于西方文化系统背景下的文学观念与批评模式 ,即以彼种文化系统所决......
【正】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卷帙浩繁,汗牛充栋,既有理论专著,又有诗话、词话、评点、笔记之类评论著作,更多的是散见于经史子书、各种......
<正> 艺术家的审美情感的生成机制主要有三个环节,这就是:原始唤起——内觉体验——情感外化。 (一)原始唤起 艺术家的情感,都可以......
劳承万(湛江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系主任):今天晚上,我们在这里召开一个文艺理论座谈会。20世纪即将过去,21世纪即将来临,我们需要回顾和展望......
<正>1992年,钱中文在"中外文艺理论研讨会"上提出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问题,引起关注。1996年,"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学术会议的......
自宋代以来,"意趣"成为了一些文论家用来概括文学审美本质特征的概念。这些文论家,在具体的批评实践与理论倡导中,对"意趣"作为文......
<正> 近年有关古典文学研究现状的种种议论,其实并非只是研究方法选择上的是非得失。这些纷纷议论的背后,飘忽着一个长期以来困扰......
范畴研究是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自体性得以确立的重要标志,早在上世纪初就为研究者所重视,并出现了第一批成果。但真正全面的展开则......
张文勋先生在从事中国古代文化和古典文艺美学教学和研究的四十多年中,出版了学术专著十多种,发表了学术论文百余篇,著述质高量大,......
<正> 文学创作需要作家具有各方面的智能条件,中国古代文论家对此历来十分重视,人们已经熟知的是他们对作家的“才、学、识”的强......
期刊
1996年以来 ,关于“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的思路引发了文论界内外比较热烈的讨论 ,许多学者就古代文论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如何理解......
中国古代文论家以"圆"为论文的完美境界,它与太极圆形思维是一致的。其原因是由于先民对"天"的崇拜导致了对"天"之运行方式"圆"的......
<正>西汉时期的孔安国,武帝时经学博士,一代硕儒,其生平与学术事迹主要见载于两汉史乘,但简略零星、屈指可数。其学涉及对《古文尚......
<正> 在我国古文论民族特色的研讨中,有的研究者注意到了秦汉时人将礼乐刑政、典籍方策、造论著说、修饰润色和文德之操都称作“文......
近百年中国古代文论之研究罗宗强邓国光一在中国,1914年至1919年,黄侃在北京大学开设《文心雕龙》课,对于古代文论的认真研究才算开始。这一课......
1996年初,我们以比较集中的方式提出,当代中国文学理论最为严峻的问题是理论“失语症”,同时提出,要走出失语症应在实现中国传统文论现代转......
霍松林(1921-),男,著名文艺理论家、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诗人、书法家。现任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名誉院长、秽授、博士生导师,香港学......
<正> 关于古代文论的进一步发展新时期十年来,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获得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清除了长期以来以"左"为特点的教条主......
【正】 举凡于文学活动中具有久远意义的根本性问题,往往伴随着社会的演进与文学的发展,人们也会对它争论不休,探索不已。既属创作......
<正> 机陆《文赋》乃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比较完整而又比较系统的文学理论作品。它首创性地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创作理论问题,这......
中古文论之研究,必以思想流变为切入点,方可有所斩获。思想演进关涉哲学、历史、文化、制度诸多方面,通常所言之“文学自觉”,实乃哲学......
期刊
<正>陈伯海在《文艺研究》2017年第3期接受徐俪成采访时指出,现代阐释要把传统在当代活的意义充分揭示出来。古文论的现代转化,要......
【正】 钟嵘的《诗品》是南朝时继刘勰《文心雕龙》之后的又一部系统的文学理论著作,它是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的批评专著,也开了诗......
唐代文学思想史,作为中国文学思想史的重要内容,伴随着近代以来中国文学批评史、理论史学科的曲折发展,经历了复杂的建构过程。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