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京剧团相关论文
十几年前,我看了北京京剧团赵燕侠同志主演的《白蛇传》。在《合钵》这场戏里有一段很独特的(微调)唱腔。凄怆、婉约、优美动听,......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京剧可用两出戏名来概括:《鼎盛春秋》和《黄金台》,换句话说解放后1956至1965年是我国京剧艺术发展的黄金时......
1963年,对于京剧界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由于社会政治的风云变化,前一两年还十分火爆的传统戏演出,在舞台上一下子走向沉寂,而各......
第五集 舞台经典 1963年秋天,为繁荣京剧现代戏创作,国家文化部决定于翌年在北京举行全国现代京剧会演。北京京剧团,建于1955年,当......
《建军大业》火爆上映。 香港导演刘伟强与欧豪、刘昊然、马天宇等“小鲜肉”一起打造了一部热血励志但又为年轻观众喜闻乐见的......
地震废墟中站起来的《节振国》 2015年9月2日晚,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现代京剧《节振国》在唐山市燕山影......
(1906—1977)谭富英,原名豫升,公元1906年10月15日生于北京。11岁时由陈秀华先生启蒙,学习了《黄金台》等戏。其祖父谭鑫培见其乃......
——“我愿意中国统一,从年轻时到现在,我这个人过去的事都摆着呢,凡是为国为民的事情,我都很愿意帮忙。” ——“我也非常想念咱东......
裴艳玲,祖籍河北肃宁。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坐科于京剧,工演武生。她5岁登台,9岁挑梁,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已经成名。60年代初,因工作......
迟金声是跟随马连良先生最久的学生。上世纪60年代,迟金声拜马连良为师,研习马派艺术,对马派有着深刻独到的见解。 “提起马连良先......
现代京剧《杜鹃山》讲述的是1928年在秋收起义的巨大影响下,湘赣边界一支农民自卫军,揭竿而起,三起三落,濒于覆灭,后在党的领导下......
在革命样板戏中,现代京剧《杜鹃山》虽说没有《红色娘子军》、《红灯记》那样大的名气,但它却以曲折生动的剧情,韵味浓郁的唱腔,朗......
<正>一九五九年,三十九岁。秋,父亲汪菊生去世,享年六十二岁。家人将电报打到张家口,一段时间之后农科所的领导才把消息告诉汪曾祺......
<正>《沙家浜》的故事情节脱胎于一九三九年的一个真实的事迹。叶飞率领江南抗日义勇军离开苏常地区后,留下了三十六名伤病员。他......
<正>汪曾祺的戏剧缘汪曾祺在幼年,就爱好戏剧。民间的戏曲是启蒙的主要教材,萨满调的香火戏是其中之一。童年时看过不少草台班子的......
说句实话,我来写这么一个题目,实在不够资格。首先,我不懂书画,其次,我也不很懂我父亲。只能说说我眼中的父亲与他的画了。父亲会......
<正>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他自称是"两栖类",写小说,也写戏剧。在将沪剧《芦荡火种》改编为现代京剧《沙家浜》的过程......
“文革”时期闻名国内外的现代京剧《沙家浜》,以其优美的唱腔,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人物形象,深深打动了几代观众的心,至今散发着不......
<正>1962年1月,摘掉右派帽子的汪曾祺,结束在张家口沙岭子农业科学研究所长达三年的"流放"生活,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回到北京,调任北......
黄安伦黄安伦,现代中国作曲家,1949年出生于音乐家庭,5岁开始随父母学习钢琴,7岁已完成其第一册钢琴曲集。当时,中国近代音乐大师马思聪评论他......
<正>京剧在解放前的高峰已过,而新中国的成立又把京剧推向了另一个高峰。从1949年到2019年的70年间,我以为京剧的发展大略可以分为......
李琪,1914年10月30日出生于山西猗氏县(今临猗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年代,长期在晋绥边区八分区敌后,曾多次被敌人追捕,但都在当地群众巧......
<正> 我是1951年从香港回来的,到現在已經八年了。在这八年当中,我亲眼看到了祖国面貌日新月异的变化,看到了生产建設突飞猛进的发......
<正>北京京剧团一个"控制使用"的摘帽右派,因为参与"革命样板戏"《沙家浜》的改编受到江青青睐,"忽然"大红大紫,"忽然"享受群众集......
<正>戏班要国营20世纪50年代,梨园行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体制变化。而这个变化,也彻底扭转了中国戏曲艺术发展的道路和艺人的命运......
1964年,江青为搞戏剧改革来北京市委,彭真、张洁清、刘仁同志接待了她,我也在场。江青传达了毛主席对市委同志的问候,她还转告说,毛主席......
<正> 在庆祝中日建交十周年的日子里,北京京剧团李玉芙、李崇善、叶红珠、张四全、马永安等一行六十余人,应邀赴日演出了两个月,足......
“朝霞映在阳澄湖上,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走进常熟沙家浜,从芦苇荡深处传来一阵久违了的熟悉京剧唱腔,大概是由于身临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