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洛侯相关论文
在东北兴安岭和长白山的林海里,白桦是阔叶树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树木,约占阔叶树种的一半以上。白桦林所以这样繁茂,《魏......
嘎仙洞大兴安岭北部的一个夭然石洞,位于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10公里处,在噶珊山半山腰峭壁上,口向西南。南北长90余米,东西宽约......
北魏太平真君四年朝贡的乌洛侯与北齐武定二年朝贡的室韦是同一部族群体的不同发展阶段,它们也是室韦兴起的先声。《隋书·室韦传......
拓跋鲜卑称“索头”,是自立名号,本为鲜卑语,胡三省注为“辫发”是错误的.后世研究者阐释为“编发”“索发”更是错上加错.经研究,......
<正>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境内之嘎仙洞,位于大兴安岭北部顶巅之东麓,属嫩江西岸支流甘河之上源,地理座标为北纬5......
【正】 一九八○年七月三十日,在大兴安岭北部丛山密林中的嘎仙洞内(见图一),发现了北魏太平真君四年(公元四四三年)的石刻祝文。......
在东北亚政治格局中,鄂霍次克海是一个重要的自然要素。尽管鄂霍次克海相距中原遥远,但依据《山海经》的记载,很可能早在先秦时期,中原......
<正> 关于寇漫汗国(亦作“寇莫汗国”)的直接记载仅见于《晋书》。令人遗憾的是,除了从中得知它是挹娄的西邻以外,再亦无缘多求了......
<正> 鲜卑拓跋氏的祖先,“总御幽都”、“世王玄朔”,是我国古代北方的一支少数民族。鲜卑,原属于东胡族的一支,西汉时期,东胡族被......
<正> 拓跋鲜卑旧墟石室,很早见于我国古代文献。但石室位置究在何处,多少年来,中外学者屡有考证,诸说纷纭,迄无定论。近一年来,我......
宝毛相关地理问题米文平(呼伦贝尔盟文物工作站)鲜卑旧墟石室的发现,证实了乌洛侯的方位在嘎仙洞东南五百余里嫩江中游之西岸,即今内蒙......
<正> 1980年,米文平同志在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嘎仙洞,发现了公元443年北魏政权祭祀其拓跋鲜卑远祖宗庙的石刻,在历史......
<正> 一九八○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二十里大兴安岭顶巅东麓嘎仙洞发现的太平真君四年(公元四四三......
<正> 留金锁同志在其最近发表的论文中发表了一个相当重大的论断,认为《蒙古秘史》上的蒙古兀鲁兀惕部即是《魏书》第100卷上的鸟......
本文利用最新的考古学材料把鲜卑族先世的历史推到旧石器时代晚期,即距今12000-10000年前,以后又经过新石器时代(8000-4000年),青......
<正>2013年8月6日,"中国历代边疆治理"学术研讨会在伊犁师范学院召开。此次会议由新疆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办,伊......
东魏至唐时期室韦与中原皇朝及毗邻民族的关系王德厚室韦又称“失韦”,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其族称最早见于《魏书·失韦国传》,其......
我国古文献记载、考古发掘材料和民族学材料都证明,我们的先人最早是以穴居进行居住的。穴居住所可分为天然洞穴与人工开凿的洞穴两......
<正> 室韦部落的历史发展和演变流向是室韦史乃至北方民族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这里,我们侧重探讨北朝至唐末五代文献记载的室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