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抒情传统相关论文
海外“中国抒情传统”命题经过广泛讨论衍变至今,部分论述逐渐显现出对古典文体功能观念定位的偏失和文体阐释范围的过度扩张,造成......
19世纪中期德国意志哲学思潮兴起,人格独立和意志自由的价值观念得到进一步确立。以叔本华、尼采和弗洛伊德为代表的意志哲学进入......
20世纪70年代,海外华人学者陈世骧、高友工先后提出“中国抒情传统”论题,他们秉持中西诗学比较的学术立场,认为中国文学艺术具有......
<正>萧驰新著《诗与它的山河:中古山水美感的生长》(1)(下文简称"《山河》"),书名包含两大关键词:"山河"与"美感"。这意味着萧氏试......
"中国抒情传统"研究者经过将近半个世纪的持续建构实际上为"中国抒情传统"建立了一个属于创作层面的"感兴"论述。这一论述不但没有认真对......
<正>与西方相比,中国以抒情诗为文体表征,以表达思想情感和心灵世界为创作宗旨,以"诗言志"和"诗言情"为创作理论,以情境乃至意境为......
<正>对于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抒情传统,即历代积淀的情感意蕴与审美内涵的体察与探讨,自先秦以迄近代,由儒家之注疏,到通论性文论著作......
《诗经》和汉乐府,大都可以抽绎出"本事"。但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它们却重在"发"而非"事",往往舍"事"重"发"。汉末以降,身属"......
<正>译者前言:"抒情传统论"的宣言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的"抒情传统"论述,首揭于旅美学人陈世骧(1912-1971),而以他在1971年离世前发表......
<正>海外"中国抒情传统/抒情美学"(中国抒情传统/抒情美学在概念上有重合处,后者旨在通过对抒情美学的研究,以更好地揭示中国文学/......
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中国现代诗化小说。首先需要厘清诗化小说这一概念。笔者将其与抒情小说、散文化小说、散文诗小说、抒情诗的......
中国抒情美学物我情境互动中的"物"除了在"情志"聚焦范围下被选择呈现外,还有一个穷形尽相,曲尽物貌,求情感、情景、情事之妙的"体物"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