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枝病相关论文
为探究白花泡桐TCP家族在调控丛枝病和干旱胁迫响应中的作用,对白花泡桐全基因组TCP家族成员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白花泡......
泡桐丛枝病是由植原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病害,是影响泡桐产业化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在过去的40多年中,科研工作者对泡桐丛枝病的发......
泡桐(Paulownia.)原产于中国,材质优良、生长迅速、适应性强,是一种速生绿化、用材树种,具有重要的环境和经济价值,被广泛种植于我......
本文首先利用转移扩增法筛选出了适用于泡桐的SSR引物,建立了泡桐的SSR反应体系,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利福平对丛枝病毛泡桐、丛枝病白......
论文包括泡桐丛枝病植原体南阳分离物(PaWB)延伸因子(EF-TU)基因tuf的研究、泡桐丛枝病田间寄主的检测和鉴定及其他两种植物病害的......
泡桐丛枝病是由植原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病害,不仅给泡桐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也严重影响人们种植泡桐的积极性。泡桐丛枝病是......
学位
通过对不同种泡桐叶片内总酚和氨基酸含量变化的研究 ,发现健康植株叶片的酚含量皆比感病植株叶片内的高 ,其变化水平随植物种类不......
苜蓿(Medicago sp.)不仅营养价值丰富,而且适口性好,在新疆地区广泛种植。是畜牧业生产中的重要饲料。但近年“丛枝”、“花叶”症......
摘 要:泡桐丛枝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泡桐传染病,一般情况下发病率在20%-40%,但是有些地区高达80%,很是严重。本文通过简述泡桐丛枝病的......
[目的]找出与泡桐丛枝病发生相关的蛋白,为研究泡桐丛枝病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iTRAQ技术对使用硫酸二甲酯(DMS)处理后恢复......
期刊
介绍了泡桐抗丛枝病优良品系 8719和 872 3在苗期、幼树期、大树期的抗病性状及其育苗、造林技术。认为 2个品系对丛枝病有较强抗......
调查表明,泡桐属所有的种和无性系均感染丛枝病(P hy top lasm a-M LO),但感染的程度不同。在调查中发现一种高抗类型,其特征是叶......
荔枝病害约有10多种,为害较严重的有荔枝霜疫霉病、荔枝毛毡病和荔枝丛枝病。其次还有荔枝酸腐病、荔枝炭疽病和荔枝藻斑病等。荔......
调查研究结果认为泡桐属叶毛类型有单枝毛、腺毛、叉状毛和树状毛4大类型。各类又有长柄、短柄或无柄之别。叶背有无叶毛和叶毛类......
以豫杂一号泡桐丛枝病幼苗为材料,研究了硫酸二甲酯处理对其幼苗形态和基因组DNA的SSR扩增位点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15 mg·......
对感染丛枝病的泡桐木材和正常泡桐木材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对二者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丛枝病显著降低了泡桐材的......
以甘薯丛枝病试管苗病株为材料,用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法对甘薯丛枝病病株进行了去除植原体的研究.结果表明,0.5 mm以下茎尖培养可......
为了选育出对丛枝病具有高抗性的泡桐品种,以四旁绿化林、人工林、天然分布林以及品种园的236株泡桐为对象,筛选出抗丛枝病泡桐单......
摘 要:泡桐丛枝病是泡桐的最主要病害。选择无病树种、晾晒种根、幼树药剂防治、修剪病枝等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对于减轻病害,降低发病......
枣疯病也叫丛枝病、扫帚病、公枣树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病株减产.严重时能造成枣树大量死亡甚至毁园。......
以患丛枝病豫杂一号泡桐叶片、叶柄和茎段为外植体,建立了其体外植株再生系统.结果表明,其叶片、叶柄和幼嫩茎段在MS+ NAA 0.3 mg&......
以毛泡桐及白花泡桐丛枝病叶片、叶柄和茎段为外植体,建立了其体外植株再生系统.结果表明,毛泡桐丛枝病叶片、叶柄和幼嫩茎段在MS+NAA1......
利用巢式PCR和SSR技术研究了0,15,25,50,75,100,125,150 mg.L-1的硫酸二甲酯(DMS)对白花泡桐幼苗形态、植原体和DNA碱基序列的影响.......
<正>柳树作为一种园林观赏树种,在栽培过程中极易受自然环境因素和栽培条件的影响,导致一些病虫害发生。近几年来,柳树丛枝病开始......
利用患丛枝病的豫杂一号泡桐组织培养苗,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其幼苗形态和蛋白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生长素类物质在一定......
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利福平对豫杂一号泡桐丛枝病组织培养苗形态和内源植物激素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00,150 mg·L^-1利福平......
为了探讨泡桐丛枝病相关蛋白质的表达变化情况,以白花泡桐组培苗为试验材料,采用iTRAQ技术对白花泡桐健康苗、患丛枝病苗进行了蛋......
为研究与泡桐丛枝病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s(lncRNAs),以毛泡桐(Paulownia tomentosa)的健康苗、患丛枝病的病苗及分别用100 mg·......
为了进一步探究泡桐丛枝病发生的分子机制,以白花泡桐健康苗及病苗为试验材料,参考白花泡桐基因组序列,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白......
泡桐(Paulownia sp.)是黄、淮、海平原主要造防风林和用材树种,栽培面积大,木材产量和经济效益高,对当地经济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
枣疯病又称丛枝病、公枣病,是我国枣树的严重病害之一,一旦发病,翌年就很少结果,发病3~4年后即可整株死亡,对生产威胁极大,近年来在衡水市......
通过萌芽更新和植苗更新对比试验,表明萌芽更新的树高、胸径、材积生长分别相当于植苗更新的124%、125%、181%,证明泡桐萌芽更新是一种......
泡桐(Paulownia sp.)是我国重要的速生用材和绿化树种;然而,丛枝病的发生给我国的泡桐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自从泡桐丛枝病病原菌被发......
植原体是一类寄生于植物细胞内至目前仍不能进行离体培养的微生物,它可导致世界范围内1000余种植物发生病害(Agnos,1997)。Doi等(1967)首......
DNA甲基化在基因表达、细胞分化以及系统发育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陆光远等,2005;Meyeret al.,1994;Ulian et al.,1996;Rossi et a......
综述了泡桐丛枝病植原体的检测方法、传播途径、植原体防治以及植原体引起泡桐体内的物质变化。并对泡桐丛枝病植原体的研究进展作......
由植原体侵染引起的丛枝病和蛙皮病是世界范围内木薯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木薯块根的产量和品质,为保障我国木薯产业的可持续发......
通过研究认为,在同一无性系或同一品种的泡桐内,生长量较小的植株,一般不易发生丛枝病或发病较轻;而生长量较大的植株,一般容易发生丛枝......
为深入了解泡桐丛枝病发生与蛋白质变化的关系,以白花泡桐和毛泡桐健康、患丛枝病组培幼苗以及经15mg·L-1和75mg·L-1硫......
感染橡胶丛枝病的长春花(菟丝子桥接),通过提取其总DNA,以植原体(phytoplasma)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得到860 bp的DNA片断,片断的大小与......
枣疯病又称丛枝病、扫帚病、火龙病,是一种枣树的毁灭性病害。山东、河北、山西、河南等枣区受害严重。一旦发病,翟年就很少结果,所以......
金针菇只长茵柄不长菌盖,俗名金针菇丛枝病或针尖菇,这是一种非侵染性的生理病害。一、诱因金针菇丛枝病是由于菇场通风不良,二氧化碳......
分别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和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技术,研究不同浓度甲基磺酸甲酯(MMS)处理毛泡桐丛枝病幼苗后DNA碱基序......
采用嫁接方式更新泡桐人工林,可大大减轻泡桐丛枝病,促进泡桐生长,提高经济效益.不同品种的泡桐砧木,嫁接后泡桐生长差异不显著.......
丛枝病是竹子的一类常见的重要病害,除瘤座菌外,很多报道认为植原体也是丛枝病的病原.笔者提取斑竹丛枝部位和健康组织中的总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