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从新》相关论文
秋季气候干燥,人们易出现皮肤干燥脱屑、毛发脱落等,这是人体津液损耗的提示,所以此时更要注重养阴,防止“秋燥”伤阴。养阴防燥,在饮食......
冬虫夏草在古时多部药典中都有记载,最为广泛被转录的应是吴仪洛撰于1757年的《本草从新》中关于冬虫夏草的药用描述。因冬虫夏草极......
一、古代对冬虫夏草的记载在中国古代医药宝典中有很多关于虫草的精辟论述。如《本草备要》:“冬虫夏草,甘平,保肺益肾,止血化痰,......
冬虫夏草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关于它的发现和认识,还有一段饶有趣味、颇为曲折的历史。 冬虫夏草出产在我国西南高寒地区,其......
<正> 日本著名天然药物化学家柴田承二在《药用人参及其研究与进展》(日本东京都共立出版株式会社1981年出版,以下简称《药用人参......
不同产地明党参所含微量元素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10011)陈武华明党参为伞形科植物明党参ChangiumsmyrnioidesWolff的根。又名土人参,始载清代《本草从新》......
天王补心丸 ,安神补气丸两种浓缩丸中均含有朱砂 ,二者均为中医临床常用的安神剂 ,但朱砂含硫化汞 (HgS) ,为有毒药物 ,药典规定用量......
2005年我去青藏高原考察,一路上看到有人手里拿着棍子在草地上拨拉,寻找着什么。问地陪,说那是在找冬虫夏草。那时候冬虫夏草的价......
2006年的早春,中科院南京中山植物园的研究人员在对当地野生植物资源进行调查时,惊喜地发现了多处野生明党参植物群落。此前在大家的......
虫草,即冬虫夏草。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冬虫夏草,味甘性平,入肺肾经。功能补肺益肾,止血化痰。用于久咳虚喘,劳嗽咯血,......
半个世纪以来,植物分类学引入我国,作为中医学正名的人参、党参,分别被冠上"五加科"、"桔梗科"的"科"名,这是民国年代以后的事情;之后还......
艾,菊科,别名冰台、香艾、蕲艾、艾蒿等,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状植物,植株有浓烈香气。《本草从新》言:“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
【正】 虫草,又称冬虫夏草,是我国独有的珍贵特产,早已驰名中外,与人参、鹿茸齐名,并列为三大补品。奥秘所在对于虫草的认识,我国......
<正> 《证类本草》北宋唐慎微著,原名《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成书时间约在1097—1100之间。该书收集了上自《神农本草经》,下至北......
凡以温里祛寒、治疗里寒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温里药。本类药对于寒客脾胃之脘腹冷痛、呕吐泻痢,寒饮郁肺之咳痰稀白,寒凝肝经之寒疝......
<正> 我生在一个三世为医的家庭里,曾祖、祖父、伯父都是中医,在当地均有盛名。我十六岁高小毕业后,因无力上攻,不得不图谋前途找......
<正>1《本草从新》简介成书于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的《本草从新》为清.吴仪洛(字遵程,浙江海盐人)所撰。全书总为6卷,每卷又......
自然属性是指药物的性味、归经、升降浮沉、形体部位、生长趋势、颜色、质地等等。药物生长的自然环境、生长规律和入药部位,决定......
<正> 六、性味功能考山茱萸的性味,历代本草均有记载,《神农本草经》:“味酸,平”,《名医别录》:“微温无毒”,《吴普本草》:“神......
<正> 《本草从新》是清代医家吴仪洛对汪昂所著《本草备要》重新修订而成的本草专著(以下分别简称为《从新》和《备要》)。吴氏鉴......
土贝母从名称和药材外观形状上,,极易与和贝母类药材相混淆。但其性味归经、功能主治均不相同,绝对不可相互代用,需认真加以鉴别。......
茯苓是我国主要的林副特产,也是重要的中药材,素有除湿“圣药”、中药“八珍”之一的美誉。自古以来,我国人民认识和利用茯苓的历......
<正> 在中药的瀚海中,有一颗璀灿夺目的明珠——这就是三七。三七为五加科人参属(Panax notogiseng(Burk)F·H·chen)植物,药用其......
<正>452【茄楠】以产安南会安、新洲,黑油者为最。其次产中国琼崖,但琼崖产者俱是虎斑形。味虽清香,惟油不足。凡茄楠贵乎其油,倘......
<正>在中国博大精深的中医体系里,"医食同源"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食疗者,寓食于疗也。它取药物之性,用食物之味,共同配合,能扶正......
西洋参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Panax.quin-quefoeliumL的干燥根,是与人参同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别名有洋参、西洋人参、花旗参[1],商品名也称“广东人参”[2]。《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