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98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会议论文] 作者:陈作红, 来源:第九届中国重症血液净化大会 年份:2017
食源性疾病是当前影响中国食品安全、危害公众健康的最主要因素,而误食毒蘑菇中毒是中国食物中毒事件中导致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分析了中国蘑菇中毒概况及特点、中国蘑菇中毒症...
[会议论文] 作者:陈作红, 来源:NCEC2019第十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 年份:2019
我国毒蘑菇资源非常丰富,最新统计有480种[1],误食毒蘑菇中毒已经成为我国食物中毒事件中导致死亡的最主要因素[2]。过去我国蘑菇中毒事件缺少有效的调查,对于我国毒蘑菇种类及其毒素成分了解甚少。......
[会议论文] 作者:陈作红, 张平,, 来源: 年份:2004
我国毒蘑菇资源丰富且多样性,蘑菇中毒事件每年频频发生,但是对于我国误食毒蘑菇所引起的中毒事件缺少有效的调查,导致中毒的毒蘑菇种类并不完全清楚。本文结合国内同行的研...
[会议论文] 作者:陈作红,张平,张志光, 来源:第十四届微生物学教学和科研及成果产业化研讨会 年份:2013
  误食毒蘑菇中毒是我国食物中毒事件中导致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本文报道了我国南方地区1994-2012年102起毒蘑菇中毒事件的调査与分析,在这102起中毒事件中,中毒人数852人,死亡...
[会议论文] 作者:张平, 何亚, 陈作红,, 来源: 年份:2004
对采自中国境内的木瑚菌属(Lentaria)标本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研究,共鉴定出该属真菌5种。其中L.bambusinus和L.uncispora为新种,L.patouillardii为中国新记录种,L.byss...
[会议论文] 作者:张志光,周素荣,陈作红, 来源:1999年菌物学教学.科研研讨会 年份:1999
该文报道了在真菌学实验教学中原生质体细胞核染色方法,实验材料为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Ahlb)cohn.]、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V.Tiegh)、稻梨孢霉(Pyricularia oryzae Cavara)和高脚小伞(Macrolepiota procera sing)的原生质体,用甘油蛋白胶将原生质体固定于载玻片自然干燥......
[会议论文] 作者:范凤霞, 何正蜜, 陈作红,, 来源: 年份:2004
环柄菇属的部分种类含有鹅膏肽类毒素,近年来在我国发生了多起由该类引起的中毒事件,误食后引起急性肝损害。我们调查表明有2个种,分别为:肉褐鳞环柄菇(Lepiota brunneo-inca...
[会议论文] 作者:唐珊珊,何正蜜,张平,陈作红, 来源:中国菌物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 年份:2015
  世界上90%的蘑菇中毒是由于误食鹅膏菌引起的,其所含有的鹅膏环肽类毒素目前已经报道有22种,主要为鹅膏毒肽和鬼笔毒肽。近年来在我国新发现了至少6 种以上的剧毒鹅膏菌新种......
[会议论文] 作者:吕李云娇, 蔡箐, 陈作红, Heather E.Halle, 来源: 年份:2004
随着基因组时代的深化,多基因组数据为研究含鹅膏环肽的剧毒蘑菇提供了新的思路。已公布的剧毒蘑菇基因组主要集中在鹅膏属和盔孢伞属,而环柄菇属的基因组数据尚处于空白阶段...
[会议论文] 作者:吕李云娇, 蔡箐, 陈作红, Heather E.Hallen-, 来源:中国菌物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年份:2018
[会议论文] 作者:吴慧慧,唐珊珊,何正蜜,陈作红, 来源:中国菌物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 年份:2015
  我国的蘑菇中毒事件中导致死亡主要是由含有鹅膏毒肽的剧毒鹅膏菌种类所引起,灵芝煎剂作为一种有效的解毒剂已在临床上用于治疗鹅膏菌引起的中毒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作为灵......
[会议论文] 作者:毛剑英,徐满才,吴慧慧,曾俊,陈作红, 来源:中国化学会第16届反应性高分子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2
  灵芝三萜的提取方法有很大,一般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然而具有工艺复杂的缺点。与之相比,树脂吸附法具有吸附选择性强、富集效果好、溶剂消耗量小等优点,同时还可采用乙醇溶......
[会议论文] 作者:毛剑英,吴慧慧,曾俊,陈作红,徐满才, 来源:中国化学会第16届反应性高分子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2
  灵芝三萜的提取方法有很大,一般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然而具有工艺复杂的缺点。与之相比,树脂吸附法具有吸附选择性强、富集效果好、溶剂消耗量小等优点,同时还可采用乙醇溶......
[会议论文] 作者:姜东辉,陈作红,汪明灯,张楠,王元元,胡敏红, 来源:中华医学会第10次全国重症医学大会 年份:2016
目的 联合血液净化治疗裂皮鹅膏中毒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 对我院1 例重症裂皮鹅膏蕈患者的临床救治经过进行总结,并对毒蘑菇进行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和毒素检测....
[会议论文] 作者:陈文博,陈作红,付豹,李芝贵,宫敏敏,傅小云, 来源:2017年贵州省第四次中西医结合重症医学年会 年份:2017
毒蕈中毒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本文报道2例以可逆急性肾衰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毒蕈中毒病例的诊治过程,并讨论了毒蕈中毒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特点.该毒蕈经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真菌研究所行DNA比对鉴定为欧氏鹅膏菌(A.oberwinklerana),经查阅文献为国内首......
[会议论文] 作者:张志光,陈作红,张平,李东屏,周素荣,胡劲松,刘建强,蒋盛岩, 来源: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六届菌物学学术讨论会 年份:2003
作者现场调查了湖南、广东、江西三省1994—2002年发生的57起毒蘑菇中毒事件,并进行了近10年的研究,致死种类为亚稀褶黑菇;同时对毒菇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生态调查....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