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82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会议论文] 作者:李冀宏, 来源:2008年认知语言学与修辞学国际研讨会 年份:2008
  本文从认知的视角探讨英汉民族对色彩的认知和英汉色彩词的认知作用。文章指出,人们通过认知色彩创造出色彩词,色彩词形成后又具有认知作用,可借以表达其他事物的...
[会议论文] 作者:王佳乐, 来源:2017动物伦理与动物认知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7
动物认知研究的方法是动物认知研究中的核心理论问题之一.动物认知研究基本方法有如下三种:观察法、实验法和调查法,它们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的学科领域,为如何研究动物认知提供...
[会议论文] 作者:薛朝凤, 来源:中国修辞学会,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 年份:2008
本文以王德春先生的认知语言学理论为指导,批判吸收了西方认知语言学理论的主要观点,从大脑认知的角度在语境中对幽默言语进行语用——认知的解读,试图分析幽默话语的生成机制和幽默效果的实现过程。...
[会议论文] 作者:冯丽萍, 来源:2005年西方学习者汉字认知国际研讨会 年份:2005
本文对目前认知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等领域所进行的有关汉字认知及其神经机制的研究进行了介绍。 文章包括五个部分:一、汉字认知的行为实验的研究结果。行为实...
[会议论文] 作者:罗劲, 来源:第一届认知控制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6
尽管通常认为大多数情绪调节是在认知控制机制的协助下完成的,但基于认知控制的情绪调节也有其缺陷。...首先是情绪的认知调控策略可能会在应激条件下无法正常发挥作用,这是由于应激会影响到额叶的功能,从而使认知控制资源无法被有效调用的缘故;其次是过强的认知控制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有碍于个体创造性的发挥,而真正高效的情绪调节...(尤其是认知情绪调节)往往需要相当程度的创造性。...
[会议论文] 作者:巫元琼, 来源:2008年认知语言学与修辞学国际研讨会 年份:2008
  一般认为,隐喻认知研究是在与传统隐喻研究彻底决裂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现代科学的产物。本文认为,对隐喻的认知观照由来已久,从亚里士多德以来西方的隐喻观一直闪烁着认知思想...
[会议论文] 作者:乐德广,靳勇,常晋义,郭东辉, 来源:2011全国认知无线网络学术会议 年份:2011
  提出一种适用于认知网络的认知差错控制策略(CEC),该策略根据认知数据帧被转发所经历的跳数和类型的重要性智能地丢失数据帧选择最佳差错控制机制来改善认知网络的通信性...
[会议论文] 作者:晓娓, 来源:中国修辞学会,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 年份:2008
多义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本文以不同的英汉文化背景为例,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对英汉语的多义现象的生成以及其义项间的关联进行了分析,论述了词的多义性是在认知的基础上通过隐喻、转喻的认知思维来实现的,并认为多义现象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的过程...
[会议论文] 作者:沈燕, 来源:2008年认知语言学与修辞学国际研讨会 年份:2008
  认知语言学是从认知的角度研究语言的学科,它的发展为科学地解释委婉语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认知语义范畴论和概念隐喻,分析了委婉语的内在实质和生成...
[会议论文] 作者:周健, 来源:2008年认知语言学与修辞学国际研讨会 年份:2008
  在言语交际中,交际者在经验图式、文化素养、会话知识和处境认知等几方面认知基础上,通过不断补充和扩大认知语境来认识和理解模糊语言。为了提高交际能力,认知者必须不断丰...
[会议论文] 作者:战迪, 来源:2016年第三届中国认知传播学年会 年份:2016
伴随着认知传播学的确立,电视批评获得了有益的启发,并开辟出有别于既往传统的崭新批评范式.以认知传播为切入点,电视批评理念将人的认知行为视为考察核心,强化了对动态电视...
[会议论文] 作者:万业馨, 来源:2005年西方学习者汉字认知国际研讨会 年份:2005
汉字教学中对汉字的认知应包括形音义三方面的内容:字形识别、读音和意义(字所代表的语音、语义)的认知。通过对汉字教学研究与教学总体设计的反思,可以了解到,对汉字...
[会议论文] 作者:张磊[1]罗涛[1]刘蔚[2], 来源:2011全国认知无线网络学术会议 年份:2011
  构建了基于认知无线电的新型车载网络,并提出基于安全业务服务质量(QoS)保障的两步式频谱共享策略:多认知小区间的频谱分配和单认知小区内的频谱共享。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G...
[会议论文] 作者:谢之君;袁飞;, 来源:2008年认知语言学与修辞学国际研讨会 年份:2008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认知语言学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语言研究的新范式。英国爱丁堡大学出版社于2006年出版的由Vyvyan Evans和Melanie Green合编的《认知语言学导论》(Cognit...
[会议论文] 作者:李茂华, 来源:2016第三届中国认知传播学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6
认知传播系统由传播主体认知系统、传播渠道、传播媒介、接受主体认知系统四大要素构成.其中接受主体认知系统由信息接收系统、信息加工系统、前认知体系及信息输出系统四部...
[会议论文] 作者:高艳,毛忠明, 来源:2008年认知语言学与修辞学国际研讨会 年份:2008
本文探讨了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中突显的认知因素,从认知角度对任务型教学法进行剖析,并阐述在任务实施中的认知与...
[会议论文] 作者:欧阳宏生, 来源:第二届中国认知传播学会学术年会 年份:2015
认知传播学建立在认知与传播两大独立的学科体系之上,借助传统研究丰硕的理论成果,结合加速迭代的时代变革潮流,实现了一种交叉与融合的自觉.一方面,对于该学科形成的历史梳...
[会议论文] 作者:刘勋, 来源:第一届认知控制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6
认知控制参与从低级到高级心理过程的方方面面,在人类智能中起关键作用;诸多心理障碍也与认知控制缺陷密不可分。虽然已有多种理论解释认知控制,但其认知神经机制的关键问题还亟待解答。...前期我们开发了认知控制的实验范式,整合了刺激-刺激和刺激-反应的冲突,从行为和电生理层面积累了两种冲突独立加工的证据,由此提出了认知控制是由不同的冲突监测和统一的执行控制模块组成。...
[会议论文] 作者:朱祖德, 来源:第一届认知控制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6
认知能力随着年龄增长会出现退化。记忆和认知控制老化表现明显。记忆和认知控制老化往往伴随着前额叶信号的增强,但是否具有跨领域一致的变化机制尚不清楚。...
[会议论文] 作者:王江蓬, 来源:2016年第三届中国认知传播学年会 年份:2016
认知传播遵循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的二元结合,认知传播与内容生产的关系研究是其内部关系理论研究的重要表征.电视作为主要的传播媒介,其内容生产及传播与人的关联最为密切,认...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