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88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会议论文] 作者:冯岁平,孙启祥, 来源:2007中国镇江.瘗鹤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著名书法家、学者祝嘉先生的《论“南北二”》,以“二”简介、六朝楷法、论《瘗鹤》、论《石门》四部分作了详细探讨,内容虽偏重书法研究,但仍是迄今为止研究“中国...
[会议论文] 作者:郭荣章, 来源:2007中国镇江.瘗鹤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瘗鹤》是南北朝时南梁焦山著名的摩崖石刻,笔者虽向往已久,但无专攻。...本文仅据“南北二展”所展示的资料,对其文字、作者等情略作探索,并从《二》相互对照中所获得的若干启迪略予梳理,对《二》在我国书法史中地位亦略述拙见。...
[会议论文] 作者:曾上劼,, 来源: 年份:2009
通过《内经》有关刺和巨刺的论述,认为只以“左刺右、右刺左”定义刺刺法是不准确的。又通过《辞海》考证刺的“”字,发现“”通“摎”或“樛”,有绞结的意思。并且根...
[会议论文] 作者:水赉佑, 来源:2007中国镇江.瘗鹤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瘗鹤》摩崖刻石在北宋被发现后,立即受到书家、金石家、文人墨客们的重视和赞扬,但对《瘗鹤》的推崇和受它的影响,尤以黄庭坚最为突出。本文介绍了黄庭坚对...
[会议论文] 作者:贾玉书, 来源:2007中国镇江.瘗鹤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从所录历代名家之评说中看,足见《瘗鹤》书法之高妙和在书家心中的地位之重,本文仅试从《瘗鹤》书法之美方面,谈点研习体会。...
[会议论文] 作者:金丹, 来源:2007中国镇江.瘗鹤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本文从鉴藏、作者、书论、临摹四个方面,对清代鉴藏家和书法家关于《瘗鹤》问题进行简要钩沉,找寻他们关于《瘗鹤》鉴藏和临摹的史实,论述他们从认识到临摹的观念变化,以期探讨清人的书学思想。...
[会议论文] 作者:陆宗润, 来源:2007中国镇江.瘗鹤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对《瘗鹤》的校勘前人已有说法,散见于籍,未成系统,本文在前人论说的基础上作一些小小的补充,题目取“校补”二字即此意。...校勘的方法先从出水前后石的变迁;水前本与水后本的见存字量及其分布着手;再根据存字的形态变化排列水前本、旧拓本、稍旧拓本文字变迁的过程三个方面,对《瘗鹤》的版本做一些基础的调查工作,为金石研究同好提供参考...
[会议论文] 作者:仲威, 来源:2007中国镇江.瘗鹤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瘗鹤》是江苏镇江焦山西麓岩石上的著名摩崖石刻,现存焦山残石共有五块九十三字。本文介绍了了传世水前拓《瘗鹤》本的艺术价值及鉴定依据。...
[会议论文] 作者:张翠红[1]张潮[2], 来源:针灸经络研究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针灸学会文献专业委员会2010年会 年份:2010
刺法”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其中的“”字显然不能简单用“错误”来解释。因此围绕着“”字的词义乃至读音,学术界存在争议。文章对古今文献进行了归纳整理显示:“”...
[会议论文] 作者:陈见东, 来源:2007中国镇江.瘗鹤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瘗鹤石刻在书法史上有特别地位,被俗称为“大字之祖”,人们议论瘗鹤主要着眼在:真/伪;王/陶;完/缺。这几方面的研究深入,但还没有可以被全面接受的结论。笔者从以上三方面还体...
[会议论文] 作者:张翠红,张潮, 来源:针灸经络研究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针灸学会文献专业委员会2010年会 年份:2010
刺法”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其中的“”字显然不能简单用“错误”来解释。因此围绕着“”字的词义乃至读音,学术界存在争议。...文章对古今文献进行了归纳整理显示:“”字在字义上,主要有“差异”、“错误”、“交错”之不同;在读音上,主要有“(miu)(音谬)”、“(jiu)(音鸠)”的不同。...文章又对“”字各音义探源析流,指出的“差异”是本义,“错误”是引申义,“绞结”、“缠绕”也是其本义,但不是...
[会议论文] 作者:胡凤交,张丰正, 来源:2016年四川省针灸学会学术年会 年份:2016
在《内经》中,络病指导下的刺在临床之中应用十分广泛,然年代久远,后世医生的应用甚少,络病和刺逐渐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然其理刺和络脉之理,多为精华,当细细察之.临床之中,病入络脉,多有疑难杂症,刺尚有用武之地...,因此掌握络脉和刺的特点和关系对临床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会议论文] 作者:刘建国,潘美云, 来源:2007中国镇江.瘗鹤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本文通过对《瘗鹤唐人金山本》和唐代(《润州图经》的分析,同时又对王羲之与朱方(京口)的关系、“雷门鼓事”的时代以及东晋书风的特征等方面进行深入地考证,从...
[会议论文] 作者:张岚, 来源:2007中国镇江.瘗鹤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对于著名的瘗鹤,鲁迅先生早己向往之。对碑帖关注的深入探究是鲁迅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分析了鲁迅先生对《瘗鹤》的校勘工作。...
[会议论文] 作者:薛元明, 来源:2007中国镇江.瘗鹤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瘗鹤》之艺术成就吸引了众多赏家目光。《瘗鹤》真正受到书家学者推崇是在宋代,最早属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魏晋南北朝时期艺术对情感的强调甚于历史中任何一个朝代。...《痊鹤》先遭天灾,后遇人祸,很早就石残字缺,却代表一个时代的艺术风貌与成就,并不因残缺而失去固有的魅力。    ...
[会议论文] 作者:陶喻之, 来源:2007中国镇江.瘗鹤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关于书法史上著名的镇江《瘗鹤》摩崖石刻的时代与作者,自来聚讼不休,莫衷一是,有东晋王羲之、萧梁陶弘景、唐朝王瓒、顾况、皮日休等说。不过,仔细斟酌推敲以上各位跟《瘗鹤》的关系,其实大多出于巧合。...
[会议论文] 作者:杨丹, 来源:2012‘四川省针灸学会学术年会 年份:2012
刺,首见于《内经》。刺法,是根据经络有左右交会,左注右,右注左的循行流注原理,而采取左病刺右,右病刺左,调节气血,疏导络脉的针刺方法。在临床应用刺法治疗各种疼痛性...
[会议论文] 作者:谢道华, 来源:首届盏文化暨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7
盏是宋代饮茶习俗与审美方式高度融合的统一体,它的兴起与宋代盛行的“斗茶”之风密不可分。早在南宋时期,窑生产的盏就已大量销往日本、朝鲜、东南亚等地,风靡海外,成为“...
[会议论文] 作者:孙洵,王佩芬, 来源:2007中国镇江.瘗鹤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本文剖析(《瘗鹤》)的历代名家评论,它归属于真(楷)书,孕育形成的人文背景思想基础以及选址在镇江焦山等专题,提出个人的一管之见。...
[会议论文] 作者:何学森, 来源:2007中国镇江.瘗鹤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关于《瘗鹤》诞生的时代,传统看法主要有两类。一类说法是东晋南朝书迹,另一类认为隋唐时期的作品。...本文简单归纳以上说法的主要依据和方法,分析《瘗鹤》的内容、书风方面的特殊内涵,从意象上进一步理解把握《瘗鹤》,从时代、地域文化的角度作出一些推测。...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