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22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会议论文] 作者:解毅飞, 来源:第二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 年份:2003
本文对学校体育新课程改革与发展进行了探讨。文章阐述了学校体育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当前学校体育新课程改革应特别关注的焦点问题进行了分析。...
[会议论文] 作者:张红英,王小根, 来源:第七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 年份:2003
信息技术与新课程的整合是当前教育改革中的热点。无锡江南大学师范学院教育技术系和无锡蠡园中学就信息技术与物理新课程的整合进行了合作研究,在整合的内涵、目标、形式、突...
[会议论文] 作者:苏祝捷, 来源:第二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 年份:2003
本研究通过深入的调查,对小学体育新课程改革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科学和客观的分析与研究,为小学新课改的全面实施提供了可借鉴的依据。...
[会议论文] 作者:何永德;, 来源:两岸三地“校本课程开发与校本化课程实施”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3
  新课程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它其中的新理念、新内容、新标准、新策略、新评价等等给一线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北京教育学院主持召开了“第二期基础...
[会议论文] 作者:许云舟, 来源:中国图书馆学会 年份:2003
走入新课程新课程计划的实施与推进给整个教育界带来无限生机和无比深刻的影响,这同样使传统管理模式下的学校图书馆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和挑战。...
[会议论文] 作者:黎国胜, 来源:第七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 年份:2003
本文从新课程改革的角度分析了我国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对信息技术教育如何适应新...
[会议论文] 作者:吴大武,杨胜忠, 来源:第二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 年份:2003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访问有关专家及从事高、初中教学第一线的优秀教师,对体育兴趣、爱好与习惯在体育新课程改革中的意义和作用进行了探讨。...
[会议论文] 作者:燕兴权,, 来源: 年份:2003
教师是新课程教学活动的直接实施者,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新课程改革的成效。只有教师充分理解新课程理念,掌握切合实际的新的教学方法,使用科学的评价方式,促进学...
[会议论文] 作者:李家清, 来源: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 年份:2003
中学地理课程改革,构建了完整的地理课程新体系,现已逐步进入地理课程的实施阶段.地理课程实施就是地理教学过程.先进的教育思想、只有通过地理课堂教学实践过程加以贯彻才能...
[会议论文] 作者:寥玉光,李亚楠, 来源:第二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 年份:2003
为了要推行体育课程改革,引入新元素,体育及运动科学系计划将健美操在香港推广,去年得到国家教育委员会的支持,并邀请三位健美操专家教授学习班,参加者有中、小学体育教师及体育本科学生,而今年也举办同样的健美操学习班。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健美操学习班的成效及香港......
[会议论文] 作者:李家清, 来源: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 年份:2003
[会议论文] 作者:李海燕,路生,孟克,满喜, 来源:第二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 年份:2003
文章围绕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构建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的原则、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的构建等进行了阐述。...
[会议论文] 作者:郑强生, 来源: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3
实施“名教师工程”,旨在打破学校现有资历和职称的限制,使不同层次的教师同时置身于新课程的竞争环境中,促使教师个体产生新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从而在不断学习和体验教育新...
[会议论文] 作者:黄文丽;, 来源:第七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 年份:2003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在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在中学生物课上利用和开发好现代信息技术资源...
[会议论文] 作者:曹晓明;余胜泉;, 来源:第七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 年份:2003
本文从探讨在新课程改革背...
[会议论文] 作者:孙晓燕;, 来源:两岸三地“校本课程开发与校本化课程实施”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3
  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是课堂教学评价.1最核心的理念是改变传统课程中以考试定终生的终结性评价.新课程改革指导思想下的形成性评价应具有人文性,过程性,多元性,开放性,发展性....
[会议论文] 作者:吴燕丹;林淑芳;, 来源:第二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 年份:2003
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是对课程的创新和内容的优化,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是课程模式的研究与开发,尤其是对应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和教育部新《纲要》的颁布实施,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模...
[会议论文] 作者:沈静,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 年份:2003
国家新课程的实施,使学生和教师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教师必须探索更加适合于本校学生的课程资源和课程实施方式。对国家统编教材进行校本化处理,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部分。...
[会议论文] 作者:韦鸿岸,王屹,黄起弟, 来源:第七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 年份:2003
本文探索了新课程改革中构建有新意但又不脱离现实基础、具有个性化的学科网络课程。为学习方式的变革提供学习资源平台、教学管理平台和交互平台。...
[会议论文] 作者:于会祥,郭学军,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 年份:2003
了解学生对新课程改革和学校正在实施中的校本课程的认可和满意度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需求兴趣和意向;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中自身发展的体会和校本化实施中的问题和困惑等等情况,本文以对在新课改背景下,学校已经进行的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和意义进行反思和总结...
相关搜索: